引言
时光荏苒,在不知不觉中时代已经进行了多次变迁。恍惚之间,有时代变迁带来的落寞感,也有时代变迁带来的回忆感。相信很多80、90后的人,童年都很快乐,虽然没有各种电子娱乐设备,但放学做完作业就可以在树下乘凉、抓蚂蚱、跳绳、爬树等,小时候的天没现在这么热,晚上还能吹着徐徐清风入睡,现在想来还真是惬意。
供销社也是一代人的回忆,生活中的所有物品都需要凭借票去购买。很多人小时候最喜欢去供销社,就算没有东西需要买也想去看看。
总觉得里面的糖、酱油等东西味道非常好闻,当时要是能在供销社上班也属于让人羡慕的美差了。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三四十年前供销社卖过的21个生活用品,全部认识的都已经老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个物品叫煤油壶。一般上学或者是做作业就用这个物品来照明。
第二个物品叫钻子。主要用途是纳鞋底扎眼。以前的农村人因为贫穷或者是干活方便,都喜欢穿布鞋,布鞋都是由家里的女人手工纳出来的,最后再加工成手工布鞋。笔者小时候穿的鞋子,就都是由母亲亲手做的,穿上又透气又舒服,比现在的名牌鞋上脚还要舒适。
第三种物品是酱油,以前使用的酱油都是散装的,而且酱香味非常的浓郁,隔着一条街都能闻到那股沁人心脾的芬芳。放在以前制作酱油属于老工艺,制作酱油需要经过一道道复杂的工序。
比如发酵、晒、煮、熬等工序,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可谓是货真价实。以前在米饭里放上几滴酱油,再放上一小块猪油,那滋味还真是回味无穷。
第四种物品是二八大杠自行车,当时凤凰牌、永久牌、飞鸽牌非常风靡,价格也是所有自行车品牌中最高的,就算是有票也是很难买到的。
那时候物价都是统一的,一辆凤凰牌28型大链套自行车元一辆。那时有这样一辆自行车,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喜欢的姑娘看见你骑着这种车,恨不得明天就嫁进你家,追你的纯洁大姑娘更是不计其数,乌央乌央的对你示好。
第五种物品是顶针,我相信很多人对这个东西都不陌生,这种东西在农村、城市都很常见,无论是缝衣服、缝裤子、纳鞋底、缝被子等,都需要用顶针,这样缝制起来就会非常的省力气。
第六种物品是花瓶,当时很流行的红色花瓶,现在已经被遗忘在了角落里,当时这样的花瓶很流行,基本每家每户都有一对。
第七种物品是老打火机,里面用的是煤油,装的是棉花。
第八种物品是打火石,当时煮饭生活都需要用打火石,那时候还没有天然气。打火石的主要成分是铈与镧,通过碰撞来实现点火的目的。
第九种物品是汽灯,看上去锈迹斑斑但是却很有质感。汽灯当时是一种使用率很广的照明工具,煤油点燃后散发热量,将煤油变成蒸汽,喷射在炽热的纱罩上,能发出很亮的白光。那时候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用汽灯,毕竟农村那会儿还不通电。
第十种物品就是麦乳精,麦乳精是当时最流行的饮品,一罐大概1.15元到1.25元,这个价格在当时来说很昂贵。因为当年一个月工资水平才20元,平均下来一天才6毛钱,能喝上麦乳精的家庭都算是有钱家庭了。
第十一种物品就是小人书。那时候放学能看上两本小人书,真是莫大的幸福。小摊上的各色小人书,每天都能吸引很多小孩去观看。
第十二种物品叫汤婆子,北方叫水鳖,能用上水鳖的都属于大户人家,一般人家都是用打吊瓶用过的瓶子装热水暖身子。
第十三种物品是12色的红缨蜡笔,当时一盒红缨蜡笔值五毛钱,相当于一天的工资。一般只能借同学的用一下,或者是看着别人用。
第十四种物品是泥摔炮。泥摔炮一般只有过年能看到,当时卖两分钱五个。只不过现在很多地方不允许放鞭炮了,一切都是为了环保考虑。
第十五种物品是电光炮,电光炮不是单个放,而是个一起放才叫过瘾。
第十六种物品是宝塔糖,属实甜的有些齁人。
第十七种物品是香烟。那时候的老式香烟,包装非常怀旧诱人。
第十八种物品是酸梅粉,五分钱一袋,放进嘴里酸酸甜甜生津又开胃。
第十九种物品是辣椒糖。辣椒糖的味道很奇妙,吃过的人都知道。
第二十种物品是电线,当时把里面的铜丝抽掉,用塑料管子喝饮料,满满的年代感。
第二十一种物品是草纸,粗糙又有颗粒感。
结语
那么各位朋友还有哪些童年的记忆呢?欢迎分享在评论区哦!
今日话题:三四十多年前,供销社卖过的21个生活用品,全部认识的都已经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