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康桥扶贫先扶智筑梦在前旗新华网客户端

北京中科医院假 http://www.csjkc.com/yydt/m/Index.asp?page=5

刘康桥是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在读研究生。因为从小梦想着成为一名教师,也因为大学四年里对志愿服务积累的兴趣与热爱,本科毕业后,她毅然加入北京林业大学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并担任团长,作为支教志愿者,用一年的时间服务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大石寨蒙古族学校,累计授课余课时,获得-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北京林业大学志愿服务特别贡献奖、北京林业大学定点扶贫先进个人,北京林业大学十大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刘康桥的服务地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是北京林业大学对口定点扶贫的地方,截至现在,已有五届研支团共32名大学生志愿者前往开展支教工作。他们先后前往当地7个边远地区的小学、中学和职业高中,以接力的形式进行支边支教,全方位参与当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已经成为当地彻底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可靠纽带,以教育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战,取得了良好成效。

支教前,刘康桥曾无数次想象过,告别了都市的繁华,逃离了北京的雾霾,支教地的夜空会不会有繁星千里,让一路奔跑,不曾停歇的心短暂憩息?支教地的风里会不会有纯净的香甜,让疲于应对繁杂问题的头脑自在呼吸?脑海中曾浮现过的画面,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草场,是炽烈日光下扬起风尘的无垠沙湾,是蜿蜒山路后低矮的间间土坯房。曾期待过,兴奋过,畅想过,也惶恐着,不安着,抗拒着。而当终于踏上支教地时,她才发现,这里的美好与宁静将是她一生中最宝贵的相遇。

扶知立本,稳定脱贫有梯度

助力基础教育,勇担主科教学,让孩子们享有公平优质教育。刘康桥支教的大石寨蒙校是一所纯蒙语授课的九年一贯制住宿制学校,她担任了六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的英语教学,而在她到来之前,这个九年制的学校里只有一名英语教师。学生们说刘康桥是他们第一个学英语专业的英语老师,再也不是生物老师、体育老师和蒙语老师来代课了。学生的英语基础很薄弱,考试的平均分总是及不了格,甚至有孩子小学都要毕业了还读不懂26个字母。一开始刘康桥很心急,上课时总想讲更多的知识点给学生,让他们快速提高。几节课后,学生来和她怯怯地说,老师您能不能讲慢一点,您说话好快,有点跟不上,而且英语真的好难。刘康桥开始反思教学方法,自己面对的不是大城市的孩子们,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才能开展有质量的教学。上课时刘康桥渐渐放慢语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精心制作的PPT来讲解复杂的知识。课后她陪着学生们一起背单词、背课文,一遍遍地改作文,不想让一个学生掉队;课前她领着孩子们一起学唱英文儿歌、晚饭后给他们播放英语原声电影,让他们把学英语当做一种快乐。

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就是刘康桥朝七晚九从不懈怠工作的动力。离开前最后一次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比一年前增加了26分,进步学生达87人。刘康桥说,支教让她懂得了为人师的不易,也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幸福。

丰富校园文化,加强第二课堂和文体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支教团将文艺特长充分发挥到中小学第二课堂建设中,发挥个人所长,丰富教学工作内容,使当地学校的辅助学科不再成为应付教学检查的内容,更为学校创作了校歌、组建起师生合唱团、学生乐团和舞蹈团等,让边远地区的学生零距离接触多元化的文化课程,走进艺术殿堂接受艺术的熏陶。

扶志先行,阻断贫困有温度

支教时,刘康桥常常鼓励学生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可孩子们问为什么一定要上大学,为什么要走出去时,她明白了他们不够上进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不了解生活以外的世界,没有立下求学奋斗的志向。

开眼游学世界,立志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为了帮助学生立志,支教团连续四年开展西部梦想信箱活动,在林业大学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与支教地学生建立一对一书信往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孩子们总是热切地盼望着来信,读信时难掩激动与兴奋。

支教团连续三年开展“梦想助力,花开草原”直播游学活动,以视频直播方式带领支教地学生领略大学风采。活动已从北京林业大学拓展到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英国伦敦大学等多所高校,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走遍北京、走出国门,开阔眼界。每次举办直播游学活动,学生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直播画面,满眼都是好奇与兴奋,高高举起小手提问题,甚至当地的老师们也都会提前来到教室一同观看直播。

开展调研家访,了解留守儿童成长生活环境。不走进学生的生活环境就无法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不能有效地去帮助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调研家访是支教团四年里都在坚持的事,刘康桥也走遍了学生所在的四个村镇,余户家庭。学生们多是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学校的特困生比例超过了25%。在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情况后,刘康桥更加明确如何发挥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孩子。

扶质支持,整合资源有角度

寻求多方支持,提供物质帮扶,用爱心与真情温暖贫困学生。支教团连续开展“一本书、一份爱、一个梦”图书漂流捐赠活动,发动林业大学学生党支部及团支部,收集闲置书籍去圆学生们的读书梦。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发起活动倡议,号召社会各界爱心组织和个人捐赠图书和学习用品,累计收到了来自全国20个城市传递来的爱心包裹,筹集图书近余本,学习用品余套,总价值超过十万元。

时间太瘦,指尖太宽,一年转瞬而逝。最后一堂课上,刘康桥为每个孩子写了一张卡片、送了两张合影、朗读了给每个班级写的一封信。

“非师范院校毕业,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我不是最专业的老师。但满怀赤诚,用心用情,我想我是一名很努力的老师:努力地融入蒙古族环境,去习惯咸奶茶的味道、去适应被蒙语包围的无助感;努力地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去习惯坐着火车到城里洗澡、自己下厨做饭、看到老鼠溜过讲台也要忍住尖叫;努力地提高教学能力,因材施教,寻找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努力从一名合格的学生成为合格的老师。”刘康桥坦诚地说,“我曾茫然无助过,看着昔日的同学有在国外求学即将毕业、有读研期间发表了论文、有职场打拼的渐入佳境,而我仿佛在另一个世界与大家渐渐脱节,开始变得不自信。但经历过一切才明白,许多进步与收获是无法精确衡量的,当一个个扶贫项目落地时孩子们绽放的笑容,当我倾注的心血转换为日渐优异的成绩,一个人的努力会带动一批人的成长,这是在图书馆里、实验室中,甚至未来的职场上都无法收获的人生宝藏。”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扎根基层大地的一年,也是支教团成员绽放青春,向阳生长的一年。知山知水、树木树人,他们像一棵小树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汲取营养,筑牢根基。学生也是一棵棵小树,支教团为他们播下梦想的种子,等待开花结果,让孩子们立下志向,走出大山,走向远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