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是构成企业组织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比例,资源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点。企业的资源管理概括起来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物资源管理体系,下面重点介绍物资源管理体系。
仓库管理体系的搭建
如果说物料是企业的“粮食”,那么仓库就好比是企业的“粮库”。物料管理,确保企业生产的稳定性。物料成本除了采购成本外,还包括物料管控成本。为了降低物料管控成本,就需要建立和健全仓库管理体系。仓库管理体系包括哪些制度和流程?很简单,有4份制度、4份流程,轻松搞定仓库管理体系。
一、仓库管理制度
仓库管理制度建设,关键抓好这4点:仓位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仓存管理,好,下面就具体的看一看,仓库管理制度如何制定?
1、仓位管理制度
1)、区域规划的意义:
科学有序的区域规划、合理的空间格局布置,保障仓库工作高效运作、空间充分利用、物料保存安全可靠、物料数据准确无误。
2)、区域规划的分类:
不同企业区域规划是不同的,一般包括区域有:暂收区、不良区、存货区、主料区、辅料区、一般物料区、贵重物料区、受限区域、化工物料区。区域划分后,给以标示。
3)、区域规划的标准:
仓库规划确保通道畅通、物料分类存放、物料进出灵活、空间布局合理、区域标识清楚。
2、人员管理制度
1)、人员管理的内容包括:工作流程、工作技能、工作纪律、工作安全,均应建立制度。
2)、人员管理的总体要求是按工作流程和制度要求开展工作,对工作制度和工作要求不熟悉的人员,要先培训后上岗。培训是周期性的(新人入职要培训、在职人员要培训)。
3、安全管理制度
1)、设备管理:仓库工作过程中确保使用设备安全可靠,工具要经常保养确保安全;设备操作人员岗前要培训,特殊设备操作员取得操作证后方可上岗。
2)、化工安全管理:化工仓库人员还需接受化工安全知识培训。化工类物料,应单独存放专门的化工原料仓,专人保管、双人双锁,仓储备环境符合要求。所有化工类物料,现场需具备安全说明资料。
3)、环境管理:仓储环境符合物料存储要求,确保存储物料质量;仓储环境要求包括:光照、温度、湿度、通风、防水、防盗、防尘、噪声、静电等。当仓库所需的环境要求不能达标时,要人为改变环境。仓储环境是否达标,特殊材料仓库,要安装监测仪器和设施定期实施检测,并记录监测结果。对于内部无法监测的项目需要定期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监测。
4)、防恐:仓库外部人员管控主要是根据安全需要,应指定开放区域,规定受限区域(不可进入的区域),外来人员禁入受限区域。
4、仓存管理制度
1)、仓存物料保管:订单取消、物料结余,导致仓存,仓存物料需完好保存,以便后续翻单使用。
2)、仓存数据管理:仓存物料与物料卡、台账三者需要保持一致。
3)、仓存质量管理:物料仓存时间需在质量要求时限内,超过质量时限要求时应向物料检验部门提请复查。
4)、仓存物料处理:仓存物料按月统计,超过规定时限尚未使用的物料,注明原由提出处理意见。
二、仓库管理流程
仓库管理,在现实工作中,基本是辅助性的,协同性的,流程大都是其他部门主导,仓库配合执行或服务,所以真正由仓库自行搭建的流程并不多,主要有入仓流程、出仓流程、退料管理、盘点流程、
1、物料入仓流程
1)、单据核查:
供应商送货到厂后,仓库便是对接部门,对供应商的送货单与本司采购单核对:采购订单号、货名、规格料号、交货时间、数量。
2)、实物核查:
核对无误后开始下货,仓库人员按照送货单核对实物:货名、规格料号、数量,必要时需采取数量的核查方式,清点数量的正确性。
3)、货物暂收:
单据及实物经核查和清点无误后,签收供应商的送货单,将物料暂放待检区,通知进料检验部门检验。
4)、入仓处理
经检测合格的物料,仓库安排将暂收物料转移至对应存储仓区,定点置入,并做好标识,并将送货单录入仓库数据库。
2、物料出仓流程
1)、领料:生产部根据生产单、BOM单、生产计划,提前开立领料单执行领料。生产领料的数量按订单对应BOM,不可超量领料;领料的时间按生产计划期。
2)、发料:仓库根据订单、BOM单、领料单,配料发料,仓库将物料配发给生产。物料发放,遵从先进先出的原则。
3)、出仓:发料后,双方签收领料单;对多次出仓的现象,应详细记录每笔数量。有系统的,依据发料单,在系统中进行出仓作业。
3、退料流程
1)仓库接到不良报告批示后,收集、分类、打包、点数、标示不良物料。
2)开出退料单。
3)退回供应商。
4、盘点流程
1)、制定盘点计划
确定盘点范围:盘点的组织部门,根据公司盘点制度,对当次盘点的范围、对象、区域给以界定。组织部门根据盘点制度,对应制订出初盘、复盘、监盘具体时间、责任部门及人员。
a月度盘点:企业一般每月小盘一次,月度盘点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月末或次月月初进行。
b半年/年度盘点:半年/年度盘点时间一般安排在6月份或在12月份的月末进行,或者在7月份或次年1月份月初进行。
2)、确定盘点方式:
要规定盘点的频率、方式、方法和要求。盘点进行方式,分为动态和静态盘点,一般月度盘点为动态的,半年/年度盘点为静态的。相对而言,静态盘点准确率高于动态盘点,所以,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在盘点期间对物资流动作以规定,规定出截止收、发、退料的时间,确保既不影响生产进度,又要保障盘点工作顺利进行。
3)、盘点组织
盘点组织部门根据盘点时间计划和安排,提前1周发出盘点通知相关部门,包括:物资管理部门、物资使用或保管部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生产计划部门,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盘点准备工作。
4)、初盘
初盘一般由物资的使用或保管部门进行,对物资进行分类、盘查、标识、统计、汇总,填制盘点表并张贴于现场。
5)、复盘
复盘一般是部门间相互交叉进行,复盘部门负责核对实物与盘点标识卡是否一致,全面核对初盘结果的准确性、正确性,并签名确认盘点表。复盘发现问题的,交由初盘部门重新盘点。
6)、抽盘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抽盘规定,例如抽查的种类比例、数量比。抽盘部门由盘点统筹部门或外部机构,按照既定的制度,对复盘后的物资进行抽查,确认盘点整体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确认有效,负责回收盘点表;抽盘有问题的,与初盘、复盘部门现场确认原因,数据经确认为不准确的,抽盘部门责令初盘部门,针对同类物资需全部重新再次盘点。
7)、盘点异常处理
当盘点表统计结果与台账一致时,无需处理台账。当盘点表统计结果与台账数据偏差时,需查核原因(盘点错误、台账计算错误、进出仓记录错误)。对于数据异常的物料,将异常信息报告给资源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并按照数据异常处理的相关制度,执行数据库变更工作。企业应制订盘点的奖惩制度,对未依据盘底制度作业的,应根据公司的奖惩制度,给以惩处。
8)、盘点数据处理
盘点结果的数据处理,可以是手工账目、电子档案、系统录入。
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
固定资产是指具有一定的价值(国内企业一般按¥元及以上为标准),且具有一定的使用周期(国内一般按1年及以上周期计算),可重复利用的资源。按照固定资产的属性可分为: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办公设备、基础设施、交通工具。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延长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入,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和竞争需要,包括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改善和提高工作环境及安全。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
1、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就是用于直接或间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设备,包括电子类、电器类、机械类,一般由企业的设备部门执行日常管理。
2、检测设备
就是用于检查、检验、测量和测试产品的设备,有些检验设备寄附于生产设备上,同属生产设备的一部分,监测设备包括电子类、电器类、机械类、声光类,一般由企业的品管部门执行日常管理。
3、办公设备
指用于提高和改善办公环境及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的设施及设备,包括电子类、电器类、机械类,一般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或行政部门执行日常管理。
4、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这里主要是指在生产、检验、办公、生活过程中,除了设备之外还需要建立、制作及安装的相关设施,方可达到或完成工作需要的资源,包括基建装修、管道线路、水槽水塔、烟囱行道、桌椅台面等,一般由所在部门负责日常管理与维护。
5、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