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虽然失眠是痛苦的,但熬夜很有可能是快乐的。年,你一定又多了几个“不眠之夜”。
在上个月前,可能没有人会想到,今年双11会来得这样早。伴随今年天猫双11首次从“光棍节”变“双节棍”,从1天到4天,不少消费者将10月31日晚过成了往年的11月10日晚。而随后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也纷纷公布此次双11首日战报。
“付款5分钟,消费者便收到了所购商品”“不到两小时,个品牌进入天猫‘亿元俱乐部’”……捷报连连,让所有参与其中的平台、品牌商、消费者兴奋不已。
事实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我国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今年双11对促进消费的作用也被赋予了更多期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双11,不仅电商平台纷纷拉长促销时间周期,给商家创造更长的生意时间窗口,为他们带来今年最大的增长机会;还有预售模式的强化、电商平台撬动的全国多个产业带狂欢;电商携手卫视首创“穿屏直播”的新消费方式等等;以及消费者购买力和新品牌销售额齐爆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新时期中国消费变化的折射。
双11“开门红”疫情不改中国中长期消费上行趋势
随着中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近年来,消费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到年,消费对GDP贡献率已经连续多年超过投资,去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
可正当中国消费要再度加足马力上行的时候,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事件,让整个消费领域瞬间陷入困境。尤其是上半年的线下零售,几乎停摆。一时间,自救、复苏、回血、转型成为了今年全球零售企业共同的发展路径与愿景。
当然,在疫情发生后,包括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都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坚定看好“中国消费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之后的多项经济消费数据包括双11的“开门红”也再次予以证明。
一方面,随着疫情影响淡化,消费复苏,社零增速逐步回升,8月份社零同比增速由负转正至0.5%,9月份社零同比增速达3.3%,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回升向好。
另一方面,包括双11持续“开门红”背后,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在于,疫情促使消费加速向线上转移,网络零售规模加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1-9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7亿元,同比增长9.7%,比1-8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3%。
尽管在双11开启前,有咨询公司发布报告称相比去年,消费者留给双11的预算(包括线上和线下全渠道的消费预算)可能会大幅缩水。但从双11首日实际战报来看,现实依然乐观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消费盛况之一在于,11月1日凌晨不到两小时,天猫上就有个品牌成交额突破1亿元;而11月1日13:29,JDL京东物流出库量超去年全天;11月1日下午16:58,中通快递当日订单成交量就突破1亿单。
美妆、家电3C依然强势“健康经济”正在爆发
备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