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篇冥冥之中,生命既有规划,消费也

白癜风应用什么药 http://pf.39.net/bdfyy/bdfyw/180412/6162073.html

本节摘自原创书籍《初心部落,找回失落的家园!》第三部分:文明3.0--真神初现(续前节)

第7节:生命有规划,消费有计划

以前我总觉得“我”和别人不一样,我甚至还把宇宙分为两个部分:我能感觉到疼的部分和我无法感觉到疼的部分(包括心疼)。但活到快五十岁了我才发现除了记忆,其实我和大家没啥不一样。正如孔子的《论语·为政》中写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儿时幼稚,少年羞涩,青年时贪心,中年碰壁收敛,老年终于稳如泰山。每个人的生命进程早已有规划,身体生化机制激素水平调节均已有章法,所以每个人在各个生命阶段会关心什么、喜欢什么、想买什么、想吃什么、想玩什么,都有较大的相似性。

既然冥冥之中生命进程如此有规划,那么各个生命阶段的消费需求也会有计划吗?我们是否能预先知道自己的下个阶段、或明年,甚至明年的某一个月的消费计划呢?此时兹事体大,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我记得我奶奶40年前每天花钱后都会记账,每年产生一个记账本,我夫人消费也会每周记在记账本上或者手机上,我都翻看过。假如花点时间对自己五年、十年的记账本进行统计分析,你就能发现家庭的消费记录有很大的规律性,人的多数的消费是有计划的,假如你愿意,大部分消费是可以做到提前预知的。比如:

1、日常性消费。即使按月统计也很有规律性。我家大概每月消费30斤大米,集中在3个牌子;每半年买3桶食用油,集中在2个牌子;肉类中平均每周买2斤猪肉,一般会在小区“某大妈生鲜超市”买(我们在家吃晚餐);平均每月用掉一瓶家庭装洗发水、两盒牙膏、一盒肥皂,集中在3个牌子;我家每周消耗一桶桶装水,集中在2个牌子,所以每次就预定30桶.....。另外还有看似没计划的,如看电影、家庭外面吃饭、加油等等,但一经统计,发现也有规律性,每年的次数、花费基本差不多。此类消费每月大概花费三千元左右,每年都在三万左右,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每年也会有规律的提升。

所以,假如我能统计到了你家近三年的消费清单,我大概也能预计出你家在明年将买几桶食用油、多少斤米、几盒牙膏,以及你可能会买什么牌子。假如有一个自动记账系统,能详细记录你和你家近三年的消费,那么该系统就能预测你明年大致的消费计划,它比你更了解你,对于这份你的消费预测已经有人知晓,但是他绝对不会轻易告诉你。

2、经常性消费。按年统计时才发现有规律性。比如我们一家人买服装鞋帽、床上用品,集中在2个平台,大概5-8个品牌;过年过节请客吃饭;家里的一些物件用品的更新换代;出门休闲逛公园或旅游;换手机等等。统计后发现也有规律、有计划性,年年基本需求相似。每年花费都在两到四万左右。

3、偶然或偶尔性消费。除了生病及偶发事件无法预计,诸如买房、买车,换空调、换电视等等。假如你的规划性强,其实也能做到你的年度的或阶段性的计划中,也能提前计划。

通过以上分析的结论是:经过对过往3-10年记账本的统计分析,您会发现,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中,不会少于三分之一的消费物品、消费量、消费的品牌,每年是很有规律性的。另有至少三分之一是基本有规律的。家庭所需的大部分消费物品是可以做到提前有计划,读者可以回去自己核实一下。

有人可能觉得人生无常、无需计划,但冥冥之中你就是在履行“计划”,不信的话您可以把前20年的发展经历、消费的统计,和周边的人横向对比一下,会惊异的发现和很多人有太多的相似性,原来大家都在执行着一张或几张较为宽松的隐形“计划表”。

但问题来了,不是每个人都像我奶奶一样有记录记账本的习惯,也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有兴趣去详细统计分析前几年的记账本的。所以,绝大多数人和家庭,无法得知自己去年消费品的分类统计及分析数据,所以就无法做出自己明年消费采购的计划。于是大家就只能继续处于“无计划、无预算、无批量、无招标、无监督、无合同”的六无零散采购模式。

然而,最近几年随着电子钱包、电子支付手段的普及,连我这个土老帽都已经出门不带现金了。你我的消费情况一点一滴都被第三方平台前所未有的详尽记录,每个人在消费时都会自动产生许多“记账本”的新数据,被保存在各个商家、平台各自的服务器里面。但可惜,你的“统计分析本”却不在你自己手上,你最多只能看到你的消费支付明细、对账单、每笔消费记录的流水账。但你极难看到按你消费物品分类、分年、分月、分商家、分品牌、分价格区间的统计数据,你更看不到分析报告,你又无法调出原始数据自行进行统计分析,而恰恰统计分析才是对你而言最有价值的信息。

其实对于你的这些宝贵的大数据分析结果,全都掌握在后台商家或者几个平台的手上,只是他们没有对你开放而已。所以,目前商家或平台手里的关于你的“记账本”,并没有帮到你做分类统计、数据分析,没有帮到你做下一月、下一年的采购计划,倒是帮它们自己做了针对你的宣传及推荐计划。

这个问题我在“数据属于提供者、通道属于通行者”中已有详细讲解,在此节我是想说清楚三点:

1、对个人历史消费记录的自动统计与分析的基础条件其实已经具备,据此,个人今后想制定下年、下月的消费计划已很有可能。

2、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每个家庭就会成为一个分散的、分布式的“小采购中心”,夫人可能就是家庭采购中心的主任(像我夫人一样)。因此,构建“有计划、有预算、有批量、有招标、有监督、有合同”的六有家庭采购中心的条件现在已经成熟(这和某多多的团购模式不同)。

3、在深度大数据时代,B2B与B2C已没有本质区别,因为借助一个共享公共服务平台,你已经可以把一个家庭的需求与贡献就看做是平台上的一家“小小企业”。将各个家庭分布式“小采购中心”的需求计划整合后,再与系统内的生产供货厂融合打通,实现家庭化的计划订货、定期供货、直接供货、无中间环节、预付定金、多退少补、顾客群体监督等环节,在公共服务体系内,形成了去中心化的“新计划经济”平台。由于互联网、大数据、物流网技术的长足发展,将重新让损耗极小的“新计划经济”再次登上历史舞台。假如读者难以理解这段话,可以这样设想:如有一家优质洗发水的生产厂家,原本要面对一千个商家,每个季度或每年有计划的订一次货、预收一次定金,要发一千多次货,商家售完后返款。而在“新计划经济”平台中,生产厂同时面对的是一千万个心中有计划的“小小商家”(直接面对家庭),仍旧是每个季度或每年订一次货预收一次定金,发一千万次货,货到返款。那么这两个方式的巨大差异在哪里?各环节的风险能降低多少?后面我会继续详解。

这里我们对应分析一个案例:年11月中央审议通过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明确了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试点的地区组成联合采购办公室作为工作机构,代表试点地区的公立医疗机构实施集中采购,要求在化学药品的采购时需要约定采购量。坚持“带量采购、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方向,促使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方案实施没过多久,“冠脉支架国采开标,支架均价就从1.3万元骤降至元左右”、“以量换价广州试点药品“团购”,药价最多或降40%”等关于医疗用品或药品大幅度降价的新闻就不绝于耳,百姓拍手称快。这就是政府牵头的“中心化集中带量采购”模式发挥的巨大作用。要做好这个模式,有两个关键点:

1、前端需求的计划性。结合前几年的消耗统计,医院对于后一年的医疗用品或药品的消耗是基本可预测的、是可以做出采购计划的。医院对于常用的那些用品或药品明年的需求量,预测准确度至少在80%,这就足够了。

2、中心机构对采购计划的集中收集与整理。各地区组成联合采购办公室作为管理运作的中心,集中指挥和协调。一声令下后,在5天内57个带量采购品种在某一个城市落地,医院认同集中采购,没过多久,两批57个品种就引来大降价,中间环节、中间商的利益大幅度缩水甚至丧失!

所以,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得到四点很重要的启发:

1、和医院一样,家庭大部分消费其实也有计划。

您的家庭,明年将购买多少米、多少油、多少洗发水、多少洗洁精洗衣粉,甚至可能至少会看多少电影,出去旅行几次等等,要做出大概8成的需求计划其实并不困难,消费的品牌或地点也能大致预测。假如您可对自己的历史消费数据能清楚掌握,要做出明年的大致消费计划就更容易了。

而目前,前端的家庭实际上却是“分散式、临时性、无计划采购”的模式,所以采购分散、中间环节多、价格高。而后端的生产厂在做季度生产计划时也很苦恼,被动等待,到处去“孝敬”、利润微薄。和医院一样,老的采购模式苦了两头,但“肥了”中间。

2、不同的是,家庭采购是“去中心化”的。

当然不会有一个“联合采购办公室”来帮各个家庭做“采购服务中间人”。但是您别忘了,一个家庭的需医院的需求,医院不同的是,家庭对某种商品的需求计划是可以直接指定品牌、直接付款的。所以,恰好家庭采购是不需要中心机构来服务的,只要有服务性平台把家庭需求计划进行自动汇集、自动分类、自动发包、自动广播,生产厂就可以跳开所有中间人直接整体投标了。

比如,在一千万个家庭需求中,在第四个季度有三百万个家庭预定了四百万瓶“海某某牌”某款男士洗发水,发货时间虽各不相同,但在程序设计及支付上应该不难了,完全没必要再存在一个“中间环节”。利用服务平台,三百万个需求家庭也可以联合组成一个单一的临时甲方,对第四个季度四百万瓶男士洗发水的联合订单,发起统一的招投标,招投标也不需要“中间环节”,由系统来自动广播、自动组织及自发反馈即可。凡是程序化、标准化的事务都无需人为参与,交给系统公开、自动的进行即可。

3、基于信息时代的“分布式新计划经济”呼之欲出。

在当今信息时代,以下6点任务已经可以同时做到,如:(1)将家庭端分布式的采购计划进行汇总、带量;(2)生产端进行整体投标,但分散收款、分散发货、被分散监督;(3)厂家可做到直接按诸多家庭的季度需求,有计划性的生产;(4)所有利益相关人均可上线,整体评价与监督;(5)平台业务数据可公开,更有利于推动各方的市场预判性;(6)个人或家庭的消费数据,及分类统计、分析数据均属于本人,数据属于提供者,这更有利于本人做出下一个周期的需求计划。

这样一来,厂家及供应端还需要拼广告、拼营销、拼折扣、拼关系、拼渠道吗?它只需要拼质量和拼服务就好了。

对于上面“去中心化、分布式的集中带量采购”模式,我再补充一下:

比如,每年需要采购不少于斤大米的家庭实在太多了,假设有一千万户。首先,这些需求汇集起来不会少于20亿斤大米,标的大概范围圈定为5个品牌十几种大米(您到超市看看就知道了),于是这就形成了“集中、带量采购”的标的。其次,在家庭带量采购服务平台上,被指定的几个合格的传统厂家将直接面对所有家庭,统一报价投标,厂家将按带量的总额进行有梯度的报价(顾客不一定全选自己)。然后,各个家庭各自审视了报价和采购协议,分别选中自己中意的厂家和大米类型。最后,各厂家在部分中标后,网上确认签署一份大合同。在该流程中,多厂家报价,总量没变、多家中标,分散收定金、分批分散供货、接受顾客监督,厂家销售关联的数据不再是秘密,全部公开接受监督和排序。

分散在各个家庭的年度大米采购计划就是“去中心化、分布式”的,它不需要一个中心机构来统一招标,不需要统一付款、一次付全款,不需要中间商过手,不需要厂家同一时间整体供货。试问,这一千万户家庭原本分散的年度(或月度)采购计划,假如进行集中带量采购,那么后面会发生什么?

4、构建分布式“新计划经济服务体系”

该服务体系=“数据属于提供者”游戏规则+记账本统计分析结果反馈机制+个体消费计划性采购+“去中心化集中带量采购”服务平台。

等号右侧的前两个要素是条件,第三个要素是动因,第四个是运行载体。四个要素相加的结果是:将另辟蹊径,形成一个在新体系内循环的“新计划经济的虚拟社区”,及相应的服务体系。咋听起来好像很高深,但其实即使只在一个小小的社区也能做起来,只存在操作理解问题,没有技术难度。该服务体系,假设再建立在“部落规则环境”之上,买家和卖家都是部落的“族人”,那么基于部落的底层规则,买卖双方的粘度及可信度将大增,“交易既互助”将会更加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本章内容快结束时我在想,在务实的世界观之下,人类目前所掌握的客观规律、理论与实践的结论逐步清晰,但我们还是比较迷信前人、更迷信少数精英“超人”所言,并没有完全尊重客观规律或敢于挑战并不科学的人为规则,导致某些最底层的问题无法有效解决。不过,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文明游戏的根基是人们的“共识为王、规则为重”,而信息科技恰好又递给了我们那更高维度空间的大门钥匙,也许我们可以先从局部做起,尊重客观规律、改变游戏规则,进而改变世界!

(共同“找回失落的家园”也需要您的一份力量!未完待续、先连载后刊发,欢迎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0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