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3月下旬,包括阿迪、耐克、特步、李宁在内的国内外运动服饰品牌相继对外公布了新一份业绩报告。
3月22日,中国领先的体育用品企业安踏集团也公布了年年报。纵观国内外运动品牌的业绩表现,一个明显的信号是,耐克、阿迪等国际运动品牌在中国市场“后退”,与之相对的是,本土运动服饰企业在保持了同频增长的趋势。
就拿安踏集团的财报基本面来看,营收已经实现连续8年的增长,连续10年保持国内领先。更加值得一提的是,6年来其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28.17%,增速领先行业。
为何安踏近些年有如此强劲的增长爆发力?多品牌战略获市场验证之后,未来能否形成雪球效应?透过这份财报或许我们有机会一窥究竟。
连续8年保持增长
显而易见的是,“增长”依然是安踏集团年年报中的关键词。
财报显示,安踏集团年实现营收.3亿元,同比增长38.9%。自年收入突破亿以来,用6年时间增长已接近亿区间。
相比之下,年李宁集团、特步集团的营收分别为.7亿元、.1亿元,同期安踏集团的收入约为李宁的2.2倍、特步的5倍。
而与耐克中国、阿迪达斯中国年的营收情况相对比,年耐克中国、阿迪达斯中国的营收分别为.2亿元和.4亿元,这意味着安踏集团的营收规模约等于阿迪达斯中国的1.44倍,耐克中国的97%。
从上述数据中能够看出,安踏集团正在逐渐甩开身后的阿迪达斯中国,并已步步紧逼耐克中国。如按照目前的收入增速对比,在年完成对耐克的超越将会是大概率事件。
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这在安踏的多品牌战略中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年安踏ANTA收入同比增长52.5%至.1亿元;斐乐FILA收入同比增长25.1%至.2亿元,其他品牌收入同比上升51.1%到34.9亿元。安踏ANTA与斐乐FILA两大主力品牌收入均站上亿级别,形成两大增长引擎双轮驱动,放眼全球体育用品行业,目前同时拥有两个收入30亿美元以上品牌的企业,只有安踏集团和威富VF集团。
而以迪桑特DESCENTE、可隆体育KOLONSPORT为代表的户外运动品牌群,作为集团面向未来的第三增长曲线正强势崛起。全年收入已超过度上半年收入,显然,集团多品牌孵化运营能力和提前布局小众市场细分赛道战略是成功的。
根据消费市场调查研究机构“欧睿信息咨询(Euromonitor)”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年安踏集团国内运动鞋服市场份额同比上涨至16.2%,超越占比14.8%的阿迪达斯上升至第二位,并与耐克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从品牌市场份额看,安踏集团同样领跑于本土品牌。国内市场份额前五大品牌之中,安踏集团独占两席,其中安踏ANTA达到9.2%,领先于占比8.3%李宁LINING,旗下另一子品牌斐乐FILA则达到7.0%。即使是儿童品牌市场,安踏儿童同样以2%的份额,领先耐克儿童的1.8%与阿迪达斯儿童的1.6%,排名儿童运动鞋服细分市场份额第一。
站在这些维度,我们有理由相信,多品牌战略叠加大众消费领域中国品牌崛起的浪潮,安踏集团依然有望保持快速增长。透过年的基本面,我们看到安踏集团已奔向星辰大海,中国市场超越阿迪达斯或许只是开始,跨过耐克显然是安踏集团的下一目标。
“内外兼修”成安踏增长秘籍
如果要问安踏集团为何能交出如此亮眼的市场答卷,松果财经认为用“内外兼修”这个词语来回答甚为形象。
根据财报,年安踏的经营溢利(营业利润)涨20.1%至.9亿,首次突破亿大关;股东应占溢利(归母净利润)大涨49.6%至77.2亿。经营溢利、股东应占溢利均创下历史新高。事实上,这背后彰显的是集团强劲的产品盈利能力及运营管控能力。
那么,在对内方面,安踏是如何去落地的呢?
运营环节上,安踏集团坚定执行多品牌运营的正确战略。
通过精细化运营管控,数字驱动决策的能力深化以及DTC模式(直面消费者)的全面推进。从成立之初,安踏一直采取批发分销的模式。而自疫情暴发导致线下业态的萎缩,安踏开始加速DTC转型。据相关机构测算,经过DTC优化后,财务数据将有望实现10%左右的优化。
营销环节上,安踏集团多品牌出击,并成为奥运营销战最大赢家。
由“懒熊体育”与“数字品牌榜”联合发布的“北京冬奥会品牌营销榜”中显示,安踏ANTA在冬奥营销周期的品牌数字价值位居榜首,斐乐FILA与迪桑特DESCENTE也分别上榜,TOP10品牌中唯二两个运动品牌均出自安踏集团麾下;
由“体育大生意”发布的“北京冬奥会运动品牌价值榜”则显示,迪桑特DESCENTE及斐乐FILA分别以52枚和50枚奖牌,位居榜单前两位;安踏ANTA以29枚奖牌排名第6位,TOP10品牌中安踏集团独占三席。而在由“体育大生意”发布的“北京冬奥会运动品牌价值榜”的TOP10品牌中,安踏集团独占三席,迪桑特DESCENTE及斐乐FILA分别以52枚和50枚奖牌,位居榜单前两位;安踏ANTA以29枚奖牌排名第6位。
事实上,无论是谷爱凌领奖时身着安踏领奖服,还是与拉夫劳伦、露露乐蒙等品牌在闭幕式上亮相,都展现了安踏对于奥运营销的精准把控能力。
当然,品牌价值凸显的内核依然离不开企业对技术研发的重视。
财报显示,年研发活动成本11.3亿,收入占比达到2.3%。研发投入规模在本土体育用品企业中遥遥领先,这与安踏集团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长期主义理念是相吻合的。
而在外部环境上,整体来看,疫情让国民对运动健康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