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
突然冲上了热搜,
原来,教育部正式印发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
完全独立出来。
而根据新发布的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年版)》
从今年9月起,
每个孩子都要学
煮饭炖汤、修理家电、种菜养禽……
(哈哈……以后家长们以后可以在家安心躺平了嘛)
值得一提的是,
除了这些技能之外
还要求中小学生从低年级开始
就要学习垃圾分类和践行旧物回收!
劳动课有哪些内容?
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
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
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
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而有关“垃圾分类”的要求就在
“清洁与卫生”板块之中
并且针对不同学段的中小学生
有着不同学习考核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
内容要求:开展简单的清洁劳动,用笤帚扫地,用拖把拖地,用抹布擦桌椅等,用合适的洗涤用品洗碗筷等餐具,用肥皂、洗衣液等洗红领巾。依据颜色或文字提示辨别不同类型垃圾桶,知道垃圾分类投放的要求。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洗手,独立完成与个人卫生相关的劳动。
第二学段(3-4年级)
内容要求:理解日常生活清洁与卫生的基本内容,用合适的洗涤用品清洗自己的鞋袜、内衣和书包等。正确使用卫生工具,参与教室卫生打扫,将桌椅摆放整齐。分类投放垃圾。正确使用消毒纸巾、棉球和洗手液,在公共场所能自觉做好个人防护。通过清洗、打扫、消毒等活动,创设洁净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第三学段(5-6年级)
内容要求:通过对物品的整理与取舍,清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如清理和合理处置使用过的教科书、簿本,以及不再穿的衣物、不再玩的玩具等。初步掌握对物品、居室进行整理、清洁的方法,较为充分、合理地利用家居空间,用劳动和智慧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第四学段(7-9年级)
内容要求:灵活运用整理与收纳的方法,从整体上完成对家庭各居室和教室内部物品的整理与收纳。与他人合作对居室、教室进行适当的装饰和美化,设计有特色、易操作的环境美化方案。独立完成外出远行的行李箱整理与收纳,依据行程安排、天气状况准备衣物和生活用品等。
我们一直在说:
“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要将垃圾分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而今“劳动课程”中
针对垃圾分类的要求
正是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平台,
让孩子们在
“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
从小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所以,亲爱的小朋友们
准备好迎接垃圾分类挑战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