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供销社卖过的几种生活用品,有的已

四十年前都是上个世纪了,与现在的生活大不相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那个时候城市也好农村也好,生活中所用到的大部分东西都来自一个地方,那就是供销社。

只去供销社就能买到很多东西,也不用东跑西跑,你是否记有些生活用品,盛产于那个年代,承载着我们一代人的回忆。

这5种生活物件,现在还用着的,那可是老古董了。

大花布匹

还记得那个年代的布匹布料的样式吗?我来帮你回忆一下。

记得在那个年代,布匹要么是纯色,穿蓝色纯绿色,想想我们那个时候穿的军大衣,还有很流行的青年干部的服装。

还有一种那个年代特有的,就是大花布匹了,大红花大绿花的床单被套,有红花和绿叶的床单就觉得非常喜庆。

做成床单被褥的外套,这种老式花被套,是不是每家每户都有?

这种布匹很耐很抗造,脏了也看不出来,不用经常清洗,洗的时候还会褪色,洗了一遍又一遍即使已经变的很“薄”很“脆”,也舍不得拆换,缝缝补补又是三年。

大花枕巾

除了红红绿绿的大花床单被罩,还有一种朴素的大花,带有“喜”字儿,更加喜庆了。

除了这种红彤彤的,还有浅粉浅橘色的素气枕巾,针线勾出来的特别耐用,还记得小时候家里大人教的,“睡觉要护住肚脐眼,不要着凉”,就学着大人的模样,在肚子上放一个枕巾。

还有放大版的“毛巾被”,也是这种材质的,到了夏天老人也是怕着凉,就盖一个毛巾被就足以。

不喜欢大花花的,还有这种带花边的枕套,小巧精致的花草和动物,非常具有少女心。

不知道你们的家里是否还留存这这种布料的床上用品,现在的大多数人都不太喜欢了,觉得比较老土,追求越简单越好看。

小手帕

说到被褥和布料,你有没有想起来曾经的老人,人手都有一个小手绢。手绢在那个时候有很多用处。

大人应该都会用手绢逗小孩吧,折叠出来一只小老鼠,逗小孩开心。

那个时候的大部分老人没有用钱包的习惯,就用自己最平常的手绢当钱包用,折叠的一层又一层,掏钱的时候要一步一步拆开拿钱。

铁质脸盆架

那时候什么都讲究一个造型,这种铁质的脸盆架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把铁焊接加工成美丽的造型,又好看又实用。

这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用的“洗手池”,焊接一个圆来承受脸盆,上面的横杠可以用来挂毛巾,左右连边可以放肥皂盒又能放牙缸。

与这个配套的,还有那种铁质的镜子框架,用铁做好了精致的支架,各种花纹,圆的方的供你选择。

那个时候的镜子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后面还会有关于人的或者是风景的照片纸,别在后面的夹层里。

老牌缝纫机

70年代的人结婚,都会送上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三大件,那个年代确实,物资比较短缺,这几点东西稀有且较为昂贵。

手动脚动的机械缝纫机,你用过哪个牌子的?

那个时候没人经常有新新衣服穿,差不多都是做一个补丁又一个补丁,有母亲织新毛衣棉裤都很开心。

父亲外出上班,母亲就在家里缝缝补补,缝纫机噔噔噔噔工作的声音代表了妈妈忙碌又高兴的心情。

那个时候有人特别擅长补衣服,还有人根据自己的这门手艺做起了生意,慢慢的就更专业发展成了裁缝。

打酱油

供销社当然还少不了各种吃食,有很多种那个年代盛行的零食,比如说宝塔糖、炼乳,那个时候的小孩都搀这一口。

还有我们家家都要用的炒菜调料,那个时候没有那个多种类的调料,也都是小作坊制作卖给供销社。

供销社卖的是这种散装的酱油,人们亲手制作磨出,用那种瓦缸或者大桶,一打开盖儿就香得很。

供销社的店员用专门的漏斗倒在自家准备的器具中,在倒得时候我们还专注的盯着看,生怕它倒漏出来。

小孩会打酱油是真的,小孩不会做饭就让他帮忙打下手,“去买个鸡蛋别打碎了啊”,“去打个酱油,剩的钱不许买辣条吃啊”,满满的都是回忆。

现在也有酱油,更专业化更品牌化,只是之前的酱油比现在的酱油更具味道。

结语

供销社里的东西应有尽有,赶上我们现在的大超市了。

见过用过以上这几种东西应该都是行家,你家里还保留着那种生活物件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0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