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距离各中小学开学还有几天时间,新一轮的学生“装备”选购也开始火热起来。昨日,浔阳晚报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商场、书店、文具店发现,各类开学用品热销,“开学经济”迅速升温。为此专家也建议,家长爱子心切,但切忌盲目跟风,要按需购买理性消费。
文化用品教辅书热销
走进市区各大超市,文具、箱包等新学期必备商品被摆放在超市入口最醒目的位置。在城区一大型超市的文具用品区,不少新潮文具被排列在货架上。带着女儿来挑选文具的陈女士告诉浔阳晚报记者,女儿马上要上一年级了,让她自己选想要的物品,就当是开学礼物,也是为了鼓励女儿好好学习。浔阳晚报记者将陈女士买下的文具进行了统计,书包多元、笔袋20多元,再加上笔记本、自动铅笔、橡皮、尺子等,花费将近元。
“每年开学购买学习用品的消费者都会增多,这几天,我们文化用品的销售量比平时上涨了两三成。”市区一商场的销售人员说道。
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新学期买新文具几乎是每次开学前的“传统习俗”。虽然家里确实还有没用坏的书包、文具等,但家长也愿意再为孩子们的新文具“掏腰包”,“这有点像个仪式,标志着假期结束,孩子们该收心投入学习了;也标志一个新的开始,希望他们在新的学期里有新的收获。”家长高先生说。
同样红火的还有书店。浔阳晚报记者在新华书店看到,中小学的各类辅导书集中摆放在显眼位置供家长和孩子选择,浔阳晚报记者时不时能看到学生拿着选好的辅导书籍等候结账。陪同女儿挑选新学期辅导书的郑先生说,现在的辅导书越来越贵,每次陪孩子逛书店都要花费几百元,但想到可能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就觉得花钱也值得。
数码产品最抢手
“过完暑假,孩子就要上大一了,不光要给孩子买好学习用品,还得添置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王女士最近一直忙着给准备上大学的女儿添置“装备”。“虽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孩子第一次离家,这点投资是必须的。”王女士说。相比于文具市场、书市的红火,主要针对准大学生的数码产品销量也很可观,手机、电脑、相机等各类数码产品占据着促销主流。
浔阳晚报记者在一家手机销售店看到,前来咨询、购买新手机的学生络绎不绝。一名促销员说,8月份以来,购买手机的学生很多,该店的销量也比平时多出近1倍,而且学生对手机的性能、品牌要求较高,千元智能机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刚刚给儿子买了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我们念书那会儿,学具就是书包、笔和文具盒,而现在则是手机、电脑和单反。”已经给儿子买好手机和电脑的市民吴女士表示,和自己上学的年代相比,现在孩子开学前的消费太高了。她认为,准大学生在准备开学前的用具时,应该根据家庭实际经济情况来买,避免给父母增加不必要的经济压力。
采访中,浔阳晚报记者注意到,苹果手机、电脑、单反加起来最少也得上万元,只要孩子看好的很少有家长拒绝。开学前为孩子毫不吝惜消费的行为,虽然有家长表示压力大,但考虑到不想让孩子失望,仍会购买。
需要理性消费
浔阳晚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趋向于理性消费。在一商场内市民欧先生给女儿购买了一个价值几十元的书包,“开学前给孩子准备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还是应该理性消费,量力而行,东西只要实用,不一定贵就是好。”欧先生说。也有不少准大学生用自己暑期赚钱购买数码产品。“我用暑期打工赚的钱给自己买个手机,不想给爸妈增加负担。”小李说道。
专业人士提醒家长,给孩子添置学习文具尽量以平价、实用为主,以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意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家长们的消费更应该理性,为孩子选购文具时不能重样式,关键要看是不是必需品,太花哨的文具容易分散孩子学习的注意力。
对于即将读大学的孩子,切勿盲目追求高档产品,不仅不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还容易滋生孩子之间的攀比心理。作为家长理应做好表率,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理念,教育孩子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避免过度消费,为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
浔阳晚报记者金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