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尊电商,为品牌内耗开出一剂良药

出品

电商头条作者

风清

对很多消费者来说,已经走过14个年头的双11似乎并不新鲜,甚至还有点审美疲劳。但对品牌来说,今年的双11之战的挑战愈发严峻:以前,可能搞定一个天猫渠道就够了,后来需要搞定的名单越来越长:从京东、拼多多,到抖音、快手,再到小红书、小程序等等。

面对电商全渠道的趋势和挑战,品牌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品牌内耗”的陷阱。所谓品牌内耗,即品牌为了占领全渠道,盲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却是粗放式的运营,产出往往不及预期。

如何解决品牌内耗,制胜全渠道时代,可谓是整个行业需要面对的共同难题。

品牌经营之痛——品牌内耗,1+1<2

品牌内耗的问题,其实在电商行业广泛存在,只是因为“症状”不很明显,经常被品牌忽视。但在双11高强度的经营活动之下,品牌内耗的影响便逐渐显现,被放大了。

具体来说,品牌内耗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投入产出比低。双11期间,很多品牌为了增加曝光,在多个平台开展多种营销活动,比如制造微博话题、小红书KOL种草、抖音短视频推广等等。由于每个平台的调性不同,品牌需要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随之而来的大量营销工作需要由专业的营销人员完成,人力成本便大大增加。

然而,“烧钱”营销却未必能带来相应的回报,很多品牌的营销渠道看似全面,甚至做到了“霸屏”,但商品的实际销售额却远远没有实现爆发,效果不及预期。高投入、低回报,是品牌内耗的典型“症状”。

第二种,是效率低下。店铺作为品牌的“前线”,一旦出现管理失误很容易降低整体效率。面对双11的订单高峰,不少品牌紧急扩招运营人员,却没有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造成职能重复、人员冗余的情况。

同样,在客服、物流、系统等方面,都需要调配充足的人力作为双11流量高峰的保障。于是品牌方便遇到了两难的困境:如果还是以原班人马应对双11,不仅员工压力过大,也无法满足海量需求;如果急招“临时工”,则专业性无法保障,从而带来效率低下的问题。

那么,如何攻克品牌内耗的难题,从而实现全渠道运营和品牌高质量增长呢?作为品牌电商领先者,宝尊的全渠道战略可谓是品牌内耗的一剂良药。

攻克内耗难题——宝尊全渠道战略,1+1>2

对于品牌来说,全渠道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理解起来却存在偏差。有的品牌认为,全渠道就是尽可能做更多的渠道,做大做全,实际上这是一种典型的误区。

全渠道的“全”,代表全局、整体,而不是多个渠道并行。全渠道运营,也不是将多个渠道拆开独立运营,而是从全局出发,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对待,做到融会贯通。

打个比方说,如果你要画一个人,并不是把他的头部、躯干、四肢分别画好,再拼凑起来就行了,而是要先观察结构,有了大致的轮廓后再填充细节,这便是融会贯通的体现。

而品牌若要做到融会贯通,则需要至少几种能力。

其中一项,是全渠道运营能力。不同平台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和需求,要使用不同的推广策略;针对不同的渠道,即使同一批货也需要匹配不同的运营逻辑。因此,具备全渠道洞察能力,再做到全渠道布局,才能找到符合平台调性的货品,并为不同的细分人群打造尖货和爆款。

以宝尊电商来说,目前已布局天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3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