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的“定南模样”
客家新闻网张睿记者杨成雄
仲冬时节,定南县历市镇太公村千亩大棚内蔬菜长势喜人;岭北镇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园内机器开足马力将家禽粪污变成一袋袋肥料;长富村的“垃圾银行”兑换点人来人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定南,用一个“绿”字,贯穿始终。
近年来,该县以实施乡村振兴为引领,在发展农业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保等方面持续发力,一幅村美、民富、产业旺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生态铺路民更富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定南县历市镇下庄村德保(赣州)现代农业科技园种植基地,看到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西红柿采摘工作。
“如今在家门口也能就业,每月可赚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正在该基地务工的赖满娣说。
图为定南县大坝村康之源蔬菜基地,村民正在采收蔬菜。(资料图)
近年来,该县积极策应赣州打造蔬菜富民产业发展定位,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结构调整,不断壮大蔬菜产业发展。成功引进德保、润泽、中优农等一批供深蔬菜基地。同时,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农户发展蔬菜产业,通过提供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服务,提振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该县在打造蔬菜富民产业的同时,大力推进赣南脐橙产业,坚持发展与防控并举,建设高标准示范果园5个,种植面积5万多亩;加快油茶产业改造提升,打造亩以上油茶基地31个,种植面积11.16万亩。
在深耕农业产业基础上,该县做优特色产业,引进建设蛋鸭、种鸡养殖基地,创建的31个集养殖、深加工、配送、网上销售为一体的养鹅基地;发展中药、茭白、太空莲、梅花鹿等特色种养产业。
变废为宝靓环境
日前,天气微凉,记者行走在龙塘镇长富村,只见村道干净整洁,河流清澈见底……村委会右侧的“垃圾兑换银行”格外引人注目。
“自从有了这个‘银行’,不仅垃圾有处销,还养成了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村民黎江海对此赞口不绝。
图为老城镇黄砂口“党建+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资料图)
自龙塘镇长富村在全县率先启动了垃圾兑换银行以来,通过以村民为主体,采取积分制回收各种生活垃圾,以零存整取的方式换取日常生活物品及学习用品,村民们主动收集生活垃圾不乱扔,给当下的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注入一针“强心剂”,进一步巩固和丰富了整治成效。
长富村“垃圾兑换银行”只是定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自赣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启动以来,定南县通过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围绕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处理、旧房改造、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力促农村环境改善。
目前,该县共拆除老旧房屋、畜禽棚舍等残垣断壁平方米,改建农村厕所户,改入户道平方米,按“五净一规范”标准整治庭院户。不仅如此,该县还引进威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及科研机构,开创了“村镇智慧环保公园”的治水新模式,将每家每户生活污水接入管道汇集到环保公园进行集中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达一级A标准。目前,该县已在5个乡镇建设了8座环保公园,铺设了污水管网6.5万米,实现日处理生活污水2.7万吨、惠及近2.5万名村民。
生态循环巧利用
近日,记者来到定南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看到一辆辆畜禽粪污运输车正在开足马力作业,一车车养殖场废弃物变成了一袋袋有机肥……这是该县对农业有机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循环利用有效实践。
图为定南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资料图)
“畜禽养殖粪污全量化、资源化综合处理,生产的沼气用于发电,沼渣、沼液变转化成有机肥。”该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通过“变污为宝”,这条绿色农业循环产业闭合链有效破解畜禽粪污处理难题,并推进油茶、茭白、蔬菜、脐橙等产业的优质、绿色发展。
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进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园参与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形成N2N循环农业模式,带动上游“N”家养殖企业和下游“N”家种植企业有机链接,实现畜禽粪污等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每年可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40万吨、生产有机肥3万吨、生产沼液肥38万吨、并网发电万度。
与此同时,该县还利用沼液在废弃稀土矿山开垦建设,打造高效生态能源农场,实现固土、改良和利用三大目标,有效地加大沼液施用、消纳的能力,形成了“N2N+”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成为年省农业农村厅主推农业技术之一,并荣获年中国沼气+创新创业挑战赛冠军。
记者手记
在打好现代农业攻坚战中,定南县找准目标精准发力,牢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更多美丽宜居村庄展现在定南大地。通过实施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定南农业化蛹成蝶,一大批现代农业的产业园落地生根。
农民增收致富鼓了钱袋子,农产品质量安全上了档次,农产品加工业壮大了路子,电商、农业农村信息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为定南农业插上腾飞翅膀,绿色农业让农业提质增效。阔步于田野之间,处处都能感受到现代农业的“定南模样”正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