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美术教画画,你需要了解美术教育的3个目

孩子白癜风怎么治 http://m.39.net/pf/a_4657304.html

01一、美术教学中的“”

#少儿美术教学#美术教学的“”是从教学目标的角度讲的。“3”指三个维度目标。所有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当然美术学科也不例外。“4”指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划分为四大学习领域,也就是说从国家的层面,课程标准就是这样制定的。所以,不管是现行的那个出版社的美术教材都是按照这四大学习领域来制定的课程。“5”指五大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02二、美术教学的详解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它是对课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我们要深入钻研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中的知识能力要求与旧大纲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这是新课标所特有的。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过程”,重在“亲历。“方法”,应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人文性。

2.四个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通过此领域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设计.应用”既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欣赏.评述”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要求学习达到以下目标: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逐步提高视觉感觉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综合.探索”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要求学习达到以下目标: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差异和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就感。

3.五大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这个提法稍稍迟一些,大约在年,源于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前两个词语更能体现美术学科的特性,后三个词语其它学科也适用。

“图像识读”是指以获得美术知识和有益信息为目的的对图像的观看、识别和解读。如果承认图像是信息的载体,那么就存在有可能被识别和解读的问题。

“美术表现”是运用一定的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图像。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是普通公民,而非专业人士,美术表现是包括美术创作的,一个不从事美术专业的人,同样可以运用传统或现代媒介通过造型活动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

“审美判断”是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创意实践”指在创新意识的主导下的思维和行为。创新意识指做事有与众不同的愿望和意识,没有这一愿望和意识创造思维和行为就难以发生。

“文化理解”主要是指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美术作品和现象,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我们看待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角度,如哲学的角度、历史的角度、社会的角度等。通过对当时文化特征的认识,理解具体作品的意涵。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五环”图示

03三、美术课例

以《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一课为例

总之,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教学目标的设定非常重要,往往暗合着更高层次的教学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最终目标;怎样培养人是方法途径;一节具体的课更是非常具体的实现过程,所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最终就是用一节节具体的教学课程(教学行为、活动等途径)得以积累完成实现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0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