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村镇狼各庄东村,原先村口摆放的大型垃圾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绿色环保的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当天外面的气温很低,但推开门走进驿站里,一股暖流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面前的一整套“豪华版”垃圾分类设施,快跟随摄像头来体验一下吧。
登录方式除了当下最流行的扫一扫、手机号,还设置了人脸识别和刷卡,有效解决了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登陆后只需要按照屏幕上的“傻瓜式”指引,便可完成相关生活垃圾投放。
把常见的塑料瓶、纸壳、金属等可回收垃圾进行了精细化分类,这样的设定是为了让用户获得更多积分,进而鼓励大家正确投放,投放时感应系统会对其进行称重和计数,并实时计算收益,是一处集投放监管、语音提示、分类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型分类驿站。
驿站的另一个模式就是它的“配套功能”,驿站内采用自然采光,配备换气系统,摄像头实现度云端监控,右侧是洗手池、烘干机、毛巾、洗手液等清洗专区,左侧有空调、宣传海报,上方还安装了电视,循环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这些细节处理免去了大家的后顾之忧,这里也不再是人人避而远之的垃圾脏乱源,转而成为人人亲而近之的精神栖息地。
这时,可能有人要问了,科技是科技了,这倒垃圾的距离远了点,不方便啊。那咱们就去村里看看,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顺道往村里走,一辆可移动的垃圾车正在作业中,只见村民展女士一扫、一投、一称,积分瞬间就同步显示在了屏幕上。真可谓是“行走中”的垃圾分类驿站。
“一到这个点,我估摸着垃圾车就快来了,今天是我第二次倒垃圾了,一天能兑换个三四毛钱吧,再拿去换点生活用品,挺好!”正在倒垃圾的展阿姨说到。
旁边的几位阿姨接上话茬便聊了起来:“村里给每家每户都发了统一的小型垃圾桶,碰上有老年人拎不动的,清理员都会帮忙拎,这服务上哪儿找去”、“这个地方原来摆着七八个垃圾桶,一到夏天那个味就不用说了,现在环境好了,空气都新鲜了”。
“收垃圾的车天天来,一天来好几趟,对于我们这种开饭店的,真是太方便了,连垃圾都不用自己倒了”。开饭店的李老板笑的合不拢嘴。
据北京华俊凡环境清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晶介绍,狼各庄东村垃圾分类驿站是黄村镇首个试点单位,整套系统集设备建设、研发、安装、运营、清运等为一体,以大数据为依据,采用“智能化”终端设备,为村民提供垃圾分类“一条龙”服务体验,助力垃圾分类走向科技化、便捷化、效率化,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真正的“新时尚”。
同时在村里配备了三部“可移动”智能分类车,分片分时段对村民的垃圾进行流动收集,现在还出现了等投、约投现象。比如,村民家里有聚会宴席,可以提前跟清洁工打好招呼,到时垃圾车会准时出现,避免垃圾过夜。驿站还配建了专门的垃圾存放点,定期清运。
积分换物的形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有效激发了村民分类投放热情。“这个垃圾分类驿站大概是9月中旬开始有的,两月时间我兑换了好几次生活用品了,都不用花钱买了”。村民又用积分兑换了几袋食盐。积分处兑换值班人员介绍说,兑换形式有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有些产品比如润滑油就不适合放在玻璃柜里自动兑换,需要线下操作。
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工作
也是一场全民行动
自北京生活垃圾新规实施以来
黄村镇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
把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让垃圾分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今天,您分了吗
来源:今日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