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看这些绘

很多过来人父母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孩子在3年级之前闭着眼睛都能考分,可是到了4年级以后,开始陆陆续续会有一批孩子梯次掉队。究其本质,还是逻辑思维的地基没打牢。因为小学四年级之后,小朋友们需要凭借优秀的逻辑能力才能稳固住自己的“学霸成绩”。据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发布的“人类大脑发展曲线图”显示,孩子思维的发展大概有三个阶段:0-3岁,基本上是以动作思维为主导,这个时候培养孩子思考一些东西,一定要他动手去做;3-6岁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以具体动作思维为主导转入以具体形象为主导的阶段;6-7岁以后,慢慢的从具体形象思维转入到初步的抽象思维。我们总在羡慕那些所谓的“天才”。其实,所谓的“天才”只不过是将隐藏的巨大潜能充分发挥出来的人。人的潜能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巨大冰山,只有少部分人能观到冰山的全貌,大部分人还是看到冰山一角,所以,很多人活了一辈子,还是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潜能。思维教育不等于数学教育很多父母认为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帮助孩子开发数学思维能力。其实不然,因为思维它蕴含在各个角落:1.语文里有思维小学阶段的看图作文部分,需要孩子先观察,分析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在什么地方,以及他为什么出现在这里等等问题,最后用文字有条理地表达。高年级考试更是如此。想考高分也越来越难,因为越来越侧重于综合能力的测试。一个问题可能涉及到几篇课文的知识,孩子首先要能想到这几篇课文,还要从这几篇课文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最后用条理清晰、简洁完整的语言把问题表述清楚。2.数学里有思维数学里需要思维能力不必多言,想必大家都很清楚。3.英语里有思维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能孤立地、一个一个地学习这些语言项目,而应时常观察这些语言现象,找出其中的联系、差异、共有特征或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语言的规律,其中便涉及思维能力。4.语言表达里有思维语言和思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一个思维能力强的人,语言表达才会逻辑清晰,言之有物,掷地有声。你看,思维教育并不是指数理能力,也并非学科能力,它无处不在。那么思维的本质是什么?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本质上是培养这几大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能力、想象能力、数学逻辑能力、分类能力、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专注力等等。这些能力能让孩子找到事物之间的规律,举一反三,识破出题人的套路,无论怎样变化形式都难不倒孩子。提到儿童思维发展,不得不提到泰斗级人物皮亚杰,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了儿童心理学的典范。著名的皮亚杰跟他的女儿之间关于风的对话:皮亚杰问孩子:风是怎样形成的啊?孩子说:树形成的。皮亚杰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说:我看到树在挥舞手臂啊。皮亚杰接着问:那怎么才能产生风呢?孩子挥舞着手说:像这样,只不过树比我更大,并且有很多树,它们一起动,风就来了。皮亚杰最后又问:那海上的风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海上没树啊。思维培养的关键不在于家长是否是高知,你看,皮亚杰和他的孩子之间的对话丝毫不需要家长掌握多么高深的知识。思维的本质也不在于孩子的知识量,并不由孩子认识多少字、会做多么高深的数学题决定。在平时父母对孩子的提问,不要直接给出正确答案。可以试着先问问孩子自己是怎么想的,自己的答案是什么。这样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开动脑筋,想答案。当孩子说出自己的答案或想法时,父母要仔细听,并及时回应和给予肯定。假如讲得答案不那么准确,那就等孩子讲完了,再简单讲讲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比如:孩子问:为什么会天黑?可以先让孩子说说自己的看法或答案。假如孩子回答:因为要睡觉了,所以天黑了。父母可以回答:嗯,天黑了,我们更容易睡觉。然后再简单的为孩子讲一讲为什么会天黑。比如:因为太阳下山了,所以天黑了。每天太阳升起,天会亮,太阳下山,天会黑。父母在家的时候可以,多问孩子“为什么”,各种生活场景,包括陪玩、共读、出门,只要遇到合适的话题,就可以向孩子提问题,引导孩子多思考,鼓励他们讲出自己的答案或想法。比如,刷牙的时候,可以问孩子为什么要刷牙?下雨了,可以问为什么会下雨?孩子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并不是关键。让他们运用逻辑关系,得出自己结论或答案的这个过程很重要。而父母的倾听和积极回应,也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认同和尊重。培养孩子思维能力,你家书架一定不能少了这类绘本1.比较能力的培养从两岁开始,孩子就逐渐有分辨能力了。但还是只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等特点。我们可以挑一些有数量概念的启蒙绘本,比如这本广为人知的《好饿好饿的毛毛虫》(适合1岁+)绘本中,毛毛虫每天吃的食物越来越多,而数量最多到5,在幼龄宝宝的理解范围之内。在读绘本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问“毛毛虫吃了几个草莓啊?”熟悉了绘本之后,父母与孩子互动的内容也可以越来越丰富:“毛毛虫吃几个草莓”?“毛毛虫哪天吃得最多?”“吃的草莓多,还是橘子多?”等等许多关于数量和比较的问题。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慢慢体会多和少的概念。2.分类和匹配能力的培养在我家姑娘2-3岁时玩得贴纸书比较多,这套《和米菲一起玩贴纸》,她真的很喜欢,贴完了一套我又入了一套。贴纸书里设计的小游戏,对孩子认知和分类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这本书比较适合1-2岁的宝宝,用简单好懂的日常小故事,带宝宝认识日常用品、简单图形和颜色。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细节,培养对匹配的认知和理解。找出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和关联性。3.数与量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有个苹果》,这本是我家姑娘的独宠,读了无数遍。书中巧妙地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字,融入了形象生动的故事中。首先有一个苹果;两条虫子从里面钻出来;三只鸟想吃那些虫子;四个猎人打那些鸟;五只狗去找那些鸟;就在这时,从森林里出来了六只熊;七只小船停在岸边;八只乌龟撞上了小船;九条鱼救了猎人;猎人扔出十个蜂窝……首先有一个苹果两只毛毛虫钻出来了三只鸟想吃掉毛毛虫数字从1到10,就在这不断加入新成员、不断丰富的画面中数完了。孩子很容易通过寻找,将数字和形象结合起来,并随着故事的发展,不断巩固对数字概念的认知。最后数不清的蜜蜂从蜂窝里飞出来,画面真是“闹的一塌糊涂”,原本对数没有概念的孩子,能够通过画面直观感受一到十甚至“数不清”的数量概念。4.图形和颜色观察能力的培养帮助孩子认识3-7种简单形状,能感知并说出:碗是圆的,箱子是方的。这套《形状在哪里》系列,一共有4本,分别是《和圆形一起玩》《和方形一起玩》《跟三角形去旅行》《跟着线条走》。带着孩子一起玩形状游戏、将形状符号与生活实物结合起来。找一找,玩一玩。5.空间方位空间能力的培养帮助孩子感知物体基本空间和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是什么意思。这套《鳄鱼先生》立体书非常适合玩启蒙空间游戏。这本书更像个玩具,一推开是个可以度打开的房子。小鳄鱼的家有4个房间:客厅、卧室、洗手间、厨房。对1-2岁的宝宝来说,它是一本认知书,大点的孩子可以拓展很多玩法,还可以通过与孩子当玩捉迷藏,培养孩子的空间方位能力。6.想象能力与推理能力的培养(这类绘本适合大一点的小朋友)每个孩子生来都是一个敢于冒险的天才,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类推理性比较强的绘本,不仅带给孩子们愉快的阅读体验,如同游戏般的探案过程,同时又能在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提高他们的细节观察力、社会洞察力、理性思考力、逻辑推理力和自由想象力。1.谁吃了我的苹果?肚子咕咕叫的小老鼠,拖着沉重的脚步在森林里走着,惊喜地发现了一颗摇摇欲坠的苹果,可谁能想到触手可及的苹果却掉进了一个洞里。小老鼠挖呀挖、挖呀挖,终于挖到了刚刚掉落苹果的洞,可苹果去哪里了?伤心的小老鼠怀抱着对苹果派和果酱的憧憬,开始了他的侦探之路。小老鼠第一个调查的便是脖子长长正在喝水的长颈鹿。他怀疑长脖子的长颈鹿有可能把脖子伸到洞里偷吃了他的苹果,可长颈鹿却说:“我虽然脖子长,可是,要把头伸进那么深的洞里我的腿必须张得很大,脖子才能低下来,想吃洞里的苹果我要先学会劈叉才行,你再想想是谁吧。”排除了长颈鹿,小老鼠又相继质问了嘴巴大大的鳄鱼、身体柔软的蛇、手臂长长的长臂猿和灵活的丹顶鹤。虽然他们都有一些可能够到洞里苹果的特点,可一通推理下来,他们都不是真正偷吃了苹果的罪犯。那到底谁吃了小老鼠的苹果呢?一直住在苹果里的苹果虫向小老鼠提供了有力的线索,小老鼠顺着线索,循着苹果的香味慢慢前进,到底是谁呢?与本书还有一个姊妹篇《谁吃了我的苹果派?》。有了苹果的小老鼠,这次打算用苹果做好吃的苹果派。苹果派做好了,如果再配上苹果汁就更完美了。可谁能想到这次小老鼠又经历了如出一辙的曲折——做苹果汁的功夫,一转眼苹果派又不见了,一场侦探之旅再次开启。(2)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有一天,小鼹鼠从地下伸出头来,这时候,事情发生了!一条长长的,好像香肠似的“嗯嗯”掉下来,正好掉在小鼹鼠的头上。是谁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呢?小鼹鼠第一个看到小鸽子飞过来,问到:“是不是你嗯嗯在我的头上”?小鸽子回答道:“不是我!我的嗯嗯是这样的。”小鸽子说完,一团又湿又黏的白色嗯嗯,就掉在小鼹鼠的脚边了!鸽子的嗯嗯确实跟小鼹鼠头上的嗯嗯不一样,于是,小鼹鼠又继续问到了马、兔子、山羊、奶牛、猪。可他们的嗯嗯都与自己头上的不一样。直到遇到了对嗯嗯颇有研究的苍蝇,才终于揭开了最终的谜底。这本书不仅可以让孩子像小侦探一页一页兴致勃勃的读下去,而且还会在幽默中让小朋友们认识到各种动物的粪便是什么样子的。(3)猜一猜我是谁?村子里有33个小孩儿,我就是其中一个,你能猜到我是谁吗?一大早,有12个小孩儿在刷牙洗脸,11个小孩儿在吃早饭,还有10个小孩儿在睡觉,我是其中一个正在睡觉的小孩儿。出发了,可还有9个小孩儿在厕所里,我是其中一个。猜到我是谁了吗?如果还没有,就继续往下看,通过提示的线索,猜猜我是谁吧!每个母亲都期望自个的孩子是个表达能力强的小能人,最佳还有逻辑清晰、聪明伶俐、人见人爱等光环加持。这些如此合孩子们口味又符合家长们心意的绘本,自家书架上是否少了呢?不如就先从这几类绘本看起吧!如果你觉得有用,欢迎分享给有需要的家长。我是

悦妈育儿经期待你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