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市妇联以“美在家庭”建设为抓手,组织广大妇女争做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积极投身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充分调动了家庭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成效。
今天,请各位
跟随齐妹子一起
探访周村区两个家庭的
美家故事
周村区永安街街道办事处贾延美家庭
贾延美是永安街街道办事处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丈夫是周村区信访局的干部,儿子在读小学。多年来,他们一家三口积极遵守社会道德,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倡导“绿色生活”生活理念,遵循“绿色生活”生活方式,带领家人积极带头实施“垃圾分类”。他们一家把营造绿色家庭、环保绿色消费作为家庭建设的主要目标,将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融入到家庭建设之中,并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邻里心目中的“环保之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希望能从小培养孩子生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此,贾延美夫妻从小教育孩子要把垃圾分类投放在垃圾桶里,带头在家中开展绿色环保行动,言传身教地教育、感染孩子。他们注重学习和运用环保知识,家里的厨房和厕所都安装节水龙头,房间里使用的是节能灯,培养孩子从小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用过的洗菜水和洗衣水都存着用来拖地,节省下来的水用来冲厕所。贾延美说:“这是生活中的‘废物利用’”。家里的废纸、饮料瓶等都是收集起来,要么卖给废品回收站,要么垃圾分类后再扔到对应垃圾分类回收点,基本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去超市买东西,都会自带环保袋购物。
贾延美家庭每周参加街道或者社区组织的义务劳动,清洁辖区环境卫生,同时给辖区居民讲解绿色环保生活知识,帮助大家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生活习惯。“绿色低碳理念的形成不仅需要个体以身作则,还要带领大家一起行动,集结小家力量,带动社会文明建设。”贾延美说,希望能通过低碳环保宣传,引导更多身边人加入绿色生活行列,为建设绿色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周村区北郊镇北旺村潘冬梅家庭
潘冬梅,家住周村区北郊镇北旺村,她是生活垃圾分类“最美家庭”的一员。自然、健康、环保是潘冬梅家庭的生活理念,他们遵循绿色生活的方式,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生活垃圾分类这样的身边事做起,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倡导环保绿色低碳生活。
实行生活垃圾分类以来,潘冬梅家庭认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做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尽可能减少或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就像她说的:能用两次的东西,决不能用一次就丢掉。家里的一盆水从洗漱、洗拖布到冲马桶,一滴也不浪费。她按照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类”,亲手制作了四个家庭垃圾桶,分类投放家庭垃圾,不但自己坚持做好,还教育家人都按照要求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全家都养成了居家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好习惯。看到邻居们对垃圾分类还不够理解,潘冬梅主动当起了义务宣传员,讲事实、摆道理,还邀请大家来家中做客,看看自己家庭在实施垃圾分类后的变化,引发大家的热烈讨论。经过长期的努力,在潘冬梅家庭的带领下,垃圾分类已然融入周边邻居们的生活,形成“你我他,齐动手”的良好氛围。垃圾分类习惯已潜移默化,深入群众心间,点“靓”农村文明生活新风尚。
致敬每一个家庭
对你们道声感谢
垃圾分类小技巧
齐妹子来教大家几个
居家分类的小窍门
帮你降低居家垃圾分类
80%的难度!
卧室
卧室作为家庭中的居住空间,其相关的生活垃圾主要是可回收物,且体积较大,如旧衣物围巾、床单被罩,毛绒玩具等,最好能清洗干净后放到小区内的旧衣物回收箱内。
卧室一般也不吃东西,可以配置一个其他垃圾桶就行了。
★
供稿
市妇联儿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