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新课标,到底新在哪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新课标的发布,让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给学校、校长和老师提出了全新挑战。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是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理念的延续发展,更是年以来新课程改革的继承与超越。本次修订的根本任务是构建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新体系,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本轮课程改革我们怎么定位它?我认为可以定义成第九轮课程改革,因为它不是一次修修补补,是试图深度改革当前的课程结构、教学形态、评价方式。

课程改革的五大概念

课程改革的五个大概念为:基于未来教育观的课程理念、基于核心素养观的课程目标、基于理解性教学观的课程内容、基于跨学科学习观的课程组织、基于表现性评价观的课程评价。这是在课程方案当中所写的,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实践育人三大核心原则的展开。如果把这五个观点理解透了,我们就有了这次课程改革的宏观图景。

未来教育观:应对充满不确定的时代

所谓未来教育观,就是主张教育面向未来急剧变化和高度不确定的情境,培养学生适应变化并拥抱不确定性的态度、善于解决真实情境中问题的高级能力、勇于承担个人选择后果并履行他人和社会义务的责任感。

面对当下高度不确定的时代,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干什么?是在课堂上灌输稳定的知识,唯一的答案,还是让学生们去通过探究不确定的问题解决,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发展去应对不确定时代的能力?我们要秉持未来教育观,不只是让教育去准备未来,更重要的是让教育更好地适用于现在,因为人是不可能生活于未来的。未来教育观对中国教育的最大挑战,就是教育人一定要意识到按部就班地讲授教材、布置练习、组织考试,这种做法正在逐渐被淘汰。

如今互联网技术经过多次迭代,去中心分布式、网络化、虚拟与现实交融的时代,已经来到了身边,我们再用旧的方式来学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这次课程改革,无论是高中还是义务教育,都是在创造信息时代新的基础课程体系。

在未来教育观下,本次课程改革确立的课程理念可以归结为四点:

第一,课程人性化。教育是人的教育,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尊严与个性差异,因此人性化是教育的核心因素,随着教育人性化日益成为教育的主流,课程的人性化也成为教育的焦点。

第二,课程“共同体化”。今天是高度合作的时期,协作交往成为最基本的核心素养,要使学生过共同体的组织生活,在交往与协作中学习。

第三,课程创造化。今天我们必须要摆脱标准答案、应试教育,让孩子们把自由创造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

第四,课程信息化。构建体现信息时代特点和信息文明要求的课程体系,把信息精神、信息文明渗透于课程始终,跨越时空、距离和人交流。

这是时代的新要求,这些理念也渗透到了新版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当中。

核心素养观:解决真实问题

核心素养观要让课程目标始终聚焦于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当中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级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可普遍迁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观和未来教育观紧密相连,社会变得高度不确定了,我们怎么办?我们必须要去培养高级思维能力,也就是说,至少要拥有三种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协作思维。

还有一个更加基础的思维,叫作概念性思维。它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无论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是在关系当中进行的,协作性思维使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融为一体。概念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协作性思维,就是我们乃至全世界都在追求的素养。课程方案对核心素养的解释,蕴含的就是解决真实问题能力,就是一种高级思维能力。

在核心素养观的引领下,国家课程目标主要变化是三点,第一,课程目标开始走向整体性,三维目标融为一体;第二,课程目标具有高级性,我们未来不是要让学生先掌握知识技能,再去解决问题,而是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孩子的高阶思维能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7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