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人生最大的奇迹?
“长期主义”这个概念在近几年很火。
不知道大家对它有多少了解呢?
“长期主义”这个词,经常被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等顶层精英讨论。
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在其著作书籍《长期主义》中写道,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赢得未来。
长期主义甚至还被誉为“人生最大的奇迹”!
其实简单来说,长期主义就是发挥时间的复利效应,长时间坚持做一件正确的小事,从而达到复利的效果,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现在越来越多人在践行长期主义这种生活观念,比方说运用到生活消费上,很多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践行,发现自己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长期主义消费观念,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金钱开支,让人享受低物欲生活所带来的幸福感。
换而言之,养成长期主义消费习惯,是一个慢慢地拥抱内啡肽的过程!
例如,同样的价格,比起花在几件凑合能用的物品上,还不如用来买一件品质好的物品,不仅使用体验更好,而且使用频率还会大大提升!
长期坚持这样的购物选择,便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费。
久而久之,看着银行卡的余额越来越多,强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便会涌上心头。
怎样才能养成长期主义消费习惯?
物品单次使用成本
在挑选物品时,我们习惯以物品的价格来进行对比。
如果从价格来考虑,购入一件物品,我们能够长期持有并重复使用,这样会更划算。
长期主义者的购物方式,应更看重物品的“单次使用成本”。
比如这件商品的总价比其他同功能的商品要贵,但是它的品质相较而言更好用且更耐用。
我们可以把时间维度拉长,按照平均每次的使用成本来计算,其实是比起那些便宜的物品要更划算,更容易回本的。
因为再便宜的东西,或是没用多久就坏了,或是用一两次后就闲置再也没有使用欲望,这才更加浪费。
所以,我们在挑选物品时,不一定价格越便宜越好,应该要加入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的因素来辅助选择,挑选更适合自己的物品。
越常用的物品,越要挑选品质好的,好用的物品会一直使用,并长期持有,从而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效率。
“出一”才“进一”
我们的家居空间是有限的,如果物品越来越多,不及时处理,家就会变得越来越拥挤。
在购买物品时,一定要先看看家里有没有功能相同或类似的物品。如若有,那么家里的这件物品要先预设一个处理方式。
因为这些被替换下来的物品,大概率是会闲置直到被遗忘。
所以,替换物品要“出一”才“进一”,选购更谨慎,处理更及时,防止家里的空间被闲置物品占据。
另外完成物品的“出一进一”,能保持对物品的专一性,提升物品的使用率。
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更珍惜“仅此一件”的物品。
长期坚持这种消费方式,减少闲置物品的存在,家里也会变得更舒适自在!
购物前先列清单
在选购物品前,先列一个清单是很有必要的!
想象一个场景,在自己即将要冲动消费的时候,马上拿出之前列好的消费清单质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它?
大概率会成功击退多巴胺引起的消费欲。
在列消费清单时,要思考物品是否自己需要的、适合的和喜欢的。
理性思考下购买的物品,更注重实用性,闲置的概率也会更低一些。
同时,也能挑选出真正符合自己使用期待的物品,而避免踩雷浪费金钱。
用复购代替挑选
无论是走进超市,还是网购,现在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什么品牌、功能、款式多样化,让人眼花缭乱。
在购买物品前,相信很多人都会看一下测评值不值得入手再买,这其实是非常耗费时间的。
如果自己已经用过的物品,功能、款式和使用体验各方面都不错的话,建议大家“复购”代替挑选新的物品。
可以节省挑选和做功课的时间,还能减少试错成本。
把这个时间和成本留给自己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不是更好吗?
适当延期满足
有时候我们打开一篇文章、一个视频,看完之后便对里面介绍的商品产生兴趣,想马上买回来试试。
对于这些在购物需求清单之外,新种草的物品,千万不要马上付款购买。
因为这是你暂时不需要的物品,即是可有可无的物品,只是此刻刚好被种草而购买欲上头了。
先将这些被种草的商品加入购物车,缓上几天再来看看,你还喜不喜欢?
延迟满足自己的购买欲,能有效减少购买闲置品回家。
学会延迟满足需求,一步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记账与定期复盘
作为一个长期主义消费者,记录账单和坚持复盘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很多时候,会无意识地做了“错误”的事情,例如买错东西、消费超支等。
定期复盘自己的消费情况,看看哪里需要调整与改进,从而掌控自己的消费行为,不被外界扰乱节奏。
长期主义无论运用在生活消费上,还是工作上都是非常有用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的内心过于浮躁、急于求成,付出了努力,短期内看不到成果就没有动力再坚持了。
对待一件事情,永远要以“第一天心态”来执行。
因为第二天、第三天......慢慢地就会产生懈怠情绪,再者就是无疾而终。
就像网上看到的这句话:
“我们可以尝试把步伐放慢些,把人生的镜头拉远些,从一个更长的时间隧道来观望自己,你会看得更清晰,也会得到更值得的东西!”
一直坚持做一件难而正确的事,将来回过头来,你会感激自己!
*版权说明:本文为原创,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均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