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法 http://m.39.net/pf/a_4742455.html
这是江武墨咨询的第篇文章
作者
江武墨校稿
江武墨
不知不觉,我们又送走了6月的第三周,这一周我们一起学习了这个主题,共同写下了3.2万字的复盘。大家不仅跟着课程了解什么是产品,还学会了把自己当作一个产品,来进行客观和多角度的剖析。从大家的复盘文字中,我发现如果将自己看作为一个产品,会产生许多新思考,看到的世界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当问自己“假如我是一个产品,我有什么价值”时,看见了自己对家人的付出;当问自己“假如我是一个产品,我与用户关系如何”时,懂得了与身边人保持距离;当问自己“假如我是一个产品,我如何让用户更满意”时,有了更高的做事标准。每一个问题,都是跳出原来的思维,去看待自我和世界,假如我是一个产品,世界会有什么不同呢?接下来,邀请你与我一起来领略吧~01发现自我价值
大家在分析什么是产品时,列举的案例很多,既有有形的实物,也有无形的服务,比如手机、练习册、课程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位已经是妈妈的学员,把自己作为产品的分析:“假设“全职妈妈”是孩子的“产品”,那么这个产品能提供的有形服务是:做一日三餐、洗碗、洗衣服、开车接送上下学、陪伴睡觉、陪伴做游戏等等。无形服务是:爱、安慰、鼓励、认可、孝心、勤劳、正直、善良等一些好品质,直接或间接带来的影响。”“作为妈妈,我能为孩子提供的物品,有房子、玩具、书本、生活用品等等。我能为孩子提供的有形服务,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每日都在重复做。我能为孩子提供的无形服务,包括精神引导、思想品德、文明礼貌、言行举止的影响等。”当我们只站在妈妈的角度,去看自己为孩子和家庭的付出时,或许会认为自己做的所有事,都是理所应当的;然而,当我们把自己看做一件产品时,就能发现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把自己作为产品,能更加客观、仔细地分析自我,看见自身的价值,也更容易认可自我,增加自信。02有了边界意识
当我们只把自己作为某个人的亲人、爱人或朋友时,不知不觉就容易因为在意、关心、爱等情感,做一些“为你好”的事,从而模糊了边界,也影响了彼此的关系。当我们把自己当做产品,把周围的人当做用户,去分析产品与用户的关系时,就会意识到产品应该匹配用户的需求,用户才愿意靠近,从而意识到了人与人的关系,离不开边界。有一位学员,将自己当作产品,来分析在职场上与同事的相处,她说:“相对公司来说,“我”这个产品首先必须符合岗位职责要求,如果我无法胜任这个岗位的话,公司肯定不会需要我;当“我”这个产品超过公司对我的预期,能给团队带来更多价值的时候,公司肯定会青睐我。比如: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了团队的整体工作效率,取得了更好的工作业绩等;假如“我”这个产品,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常去插手其他部门的事情,或者经常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是公司目前来说还无法做到的,那么估计我这个“我”这个产品在公司是很不太受欢迎的产品。”最后,她总结道:“凡事都要做到有分寸、有原则、有边界,所谓的“恰到好处”就是每一段关系之间的“匹配度。”的确如此,人与人之间离得太远,就容易感觉到冷漠和疏离;离得太近了,则又容易感觉到被控制和压抑,想要逃离;只有距离刚刚好,才会让彼此都感觉到舒服,关系也才能更长久。把自己当做产品,能更理性的分析与周围人的关系,有了边界意识,会通过不断自我调整,来匹配用户需求,让一段关系更和谐、更久远。03持续提升自我
我特别喜欢学员凡姐,在分析为什么“我”要具备产品思维时说的一段话,她说:“以前我特别不喜欢把自己当作一个产品,因为我觉得,我属于我自己,为了自己活着。现在明白,任何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打造好自己这个产品,那么能够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工作的时候,更有价值,利他利己。”假如我们认为我就是我,可能会因太自我而变得狭隘;当我们把自己作为“产品”去进行思考时,能通过用户需求,看到自身更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拥有持续提升自我的意识。有学员认为,为了让“用户”更满意,应该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