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方法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010333.html-10-:12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贺洁靓见习记者汤梦丹实习生陈栋梅“星火商店要关门了,不再开!”近日,这一略带惆怅的消息像一粒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层层涟漪在不少海宁人心里泛起。这家位于市区建设路号的星火百货商店将在11月19日停业,20日正式关门。意味着,开了39年的星火百货商店从此便将消失在海宁人的生活里了。这几天,关门前,迎来了属于它最后的热闹——一波又一波的顾客在各个货架之间流连,有老人结伴而来,买点实用东西的;也有“80后”、“90后”来“打卡”,买下一双飞跃牌或者回力牌球鞋,对他们而言,“买的是一种儿时情怀。”“我又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情景。”一名店员感叹,有点黯然神伤。星火商店的盛与衰市区建设路两旁的梧桐树,隔上两三米就有一棵,叶子已经掉得差不多了,显得有点萧瑟。星火商店这块红底黄字的牌匾,依然保留着上个世纪独有的简单风格。10月30日,记者踏进店内,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没有高大上的装修设计,没有年轻漂亮帅气的导购人员,更没有营销广告……在这里,商品品类较全,针织品、伞、箱包、鞋帽、化妆品、日用杂货、五金交电、文化用品、体育用品、钟表等都有,甚至小到纽扣、针线,但多是目前大商场无法找到的上世纪70-80年代的“老国货”品牌,搪瓷盆、铝制饭盒、蛤蜊油、回力球鞋等具有年代感的商品在这里都能找到。“下个月19号要关门了。”“不开了?”“不开了。”这样的对话,这几天不时在营业员和顾客之间上演。顾客中,有进店搜索旧物的小年轻,满脸惊异和惊喜。而细细挑选布料花色的老人们,则是有点无奈和惋惜的神色。今年58岁的老员工杨承本站在柜台前,忙前忙后。年,他正式成为星火百货商店的一员,从站柜台到组织货源,商场里各种活他都干过。可以说见证了星火百货商店的兴衰历程。“年开业的,一开始叫星火百杂商店,直到年,才改名叫星火百货商店。组建之初,商店仅有原河西路平桥桥堍转角处四十平方米的一个小店铺,只有多种产品。不少员工就在露天设个摊位卖杂货,修雨伞,代客拷边。年星火搬到如今这个地址,店面一下扩充到13间,成为当时继第一百货、第三百货后硖石镇第三大商场,摆在展示柜里的商品足足有上万个品种。”对此,杨承本如数家珍,员工每天早上提前到商店打扫卫生,整理货品,准备找零的钱。晚上下班,盘点货品和账目。“以前真是人等货。”杨承本所指的以前,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往事了。当年,那是何等的繁华!早晨开门营业,而门没开,外面就已排了队。冬天更是星火百货商店的旺季,有颇费周折找来这里买热水袋的,有给快出生的孩子准备棉胎的,有来扯布料量身定做衣服的老人,也有按尺寸定做被套的年轻人,还有的给晚辈准备结婚用品的……品质佳、质量高、信誉好的星火商店,在很多老顾客心目中,凡是从这里走出的商品,几乎被贴上了“优质”标签,在商品市场不够丰盈、大众审美未达多元的年代,光凭“优质”二字足以引领潮流。今年54岁、不愿意透露全名的王大姐于年进入星火商店,成为一名售货员。和杨承本一样,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都在这方寸柜台间。王大姐依旧记得一组数据:辉煌的时候,一共有10个柜组,每天12小时的营业时间,两个人轮班。人气最旺的时候,半个柜组的月营业额是8-12万,10个柜组则达到了万。那时候,人均月工资才元左右。“星火卖的都是小东西。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还曾卖过大家电,那时一天就是一万多元的销售啊。”王大姐说,“电吹风一天就能卖掉二十几个。”年,星火率先开设夜市;冬天开到晚上7点半,夏天开到8点。当时,夜市的成功,使星火逐渐赶上两家国营企业。年至年,星火商店年销售额超过1万元,年利润突破30万元,员工近百人。占地面积大,商品齐全集中,货架摆放整齐有序,曾是一个时代的商业标志。那也是属于星火百货商店的“黄金时代”,售货员不晒太阳不刮风、按月拿几十块钱的工资,是很多人羡慕的职业。王大姐抬头往上看了一眼,墙壁上挂了十多张“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浙江名店”等金色牌匾,似乎在诉说当年的辉煌。“现在,无论外面新开多少商场,都跟星火没关系了。”突然,王大姐话锋一转。一直以来,星火秉持的理念都是薄利多销。利润薄,如果搬到外面去,高额的房租和费用下,星火百货商店注定无法生存。星火百货商店的转折点在年。当时,火车站、汽车站先后搬迁,西山脚下其他店面因生意冷清,陆续一家家搬迁,星火商店的辉煌不如从前。“星火的营业额每年以30%的速度在下降。”老员工金忆明说,市场环境上,正面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产品结构、服务需求都在发生变化,当时第一百货店和第三百货店因为跟不上需求而关门。年,一条建设路之隔的华联大厦开出,也对星火商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人形容过,这是“饭店门前摆粥摊”。当然,杨承本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华联和星火的经营模式和品种都不同,再说,星火反而有价格优势,因此影响力不算大。”真正影响大的是从9年开始,传统百货受到互联网的冲击,百货零售业日子每况愈下,“少的时候,星火商店一天的营业额才多元。”杨承本说,随着海宁旧城改造,星火百货商店的消费者群越扩越散,那些老人们如果不是刚好经过,很少会刻意来这里消费。而顾客也是抱着“拾遗补缺、物美价廉”这样的心理去购物,星火商店。所以,近十年的日子,星火商店都是在苦苦支撑。星火商店的变与不变“我要买两个揿纽,几钿?”“六块钱一板,今天八折,四块八毛。”在杨承本负责的柜台前,有几名顾客在询价。快要关店了,星火商店不少柜台上,用红纸写着折扣。这也是星火商店这么多年来,为数不多的打折。“以前,星火商店都是明码标价,从不打折。”杨承本说。很多顾客都说,在大商场付钱,都是几百元地掏,在星火百货经常是几元几元地付。大到婚嫁用品、扯布裁衣,小到锅碗瓢盆、针头线脑,都能在里面置办齐活,没有人能离得开它。金女士今年55岁,家住硖石街道。10月30日这上午,她拎着两个红脸盆,风风火火地穿梭在狭长的过道里。“我女儿下个月要结婚了,我接下来还要买子孙桶、敬茶杯子,哦对,还要买个镜子。”她一边快步走着,一边回答记者的提问。28年前,27岁的金女士也曾来星火商店采办过一次结婚用品,那次是为她自己。店内,依旧可以瞥见往日旧影——几十年未变的装修,还有数十载坚持下来的销售方式——老柜台、老算盘和老员工,星火商店的老,是海宁商业一个神奇的存在。74岁的沈阿姨说,超市虽然便利,但要自己一样一样找商品,加上自己眼睛不好,觉得累。在这里,只要讲出需求,营业员马上就可以给你需要的东西。最重要的还是星火商店的服务品质。老员工们回忆,星火从年就开始实行缺货登记,只要有客人过来没有货了,员工就会拿出记录本记录进货。从年开始,星火百货实行售后服务,只要是店里卖出去的商品,遇到质量问题,客人可以选择让店里找厂家帮忙修理。如今,这里的店员依旧很少用计算器,更难找到电脑这样的现代化电器,顾客扯了几尺布,挑了几颗纽扣,买了几条手帕,手中的算盘“噼里啪啦”一打就可。算好了,顾客直接买单。在星火百货商店,营业员们一直和顾客保持着一个柜台的距离,少了如今导购员、推销员的主动热情。有些顾客会觉得受到些许怠慢,但营业员们并不辩驳,这也是星火商店的老特色——不渲染,靠品质生存。当然,不变中也会有些变化。0年,星火商店以贩卖传统小商品的方式回归。不断突破原有渠道,扩大自行采购,很多柜台负责人亲自深入市场,去遴选、引入那些能引领趋势、满足消费的品牌。特别是那些代表着国内生活消费品制造水平的老字号品牌开始集聚:回力、飞跃牌球鞋,恒源祥毛衫、飞力达手表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都聚集了一大批忠实粉丝。为了适应潮流,星火商店还引进一批时尚的箱包。当然,还有如今每个柜面玻璃上贴着的两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