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雷军柳传志等大咖从摆摊个体户到

年,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许多摆摊人的命运。

文令孤

年的1月19日,农历腊月十五,正好是“大寒”,也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深圳虽然是南方,但天气阴着,冷风吹皱了深圳河的水面,也吹起了宾馆礼仪小姐的裙子。

一位矮个子老人,此时正站在深圳的街头,对着一群随行人员说话,用差一点成为普通话的川普:

半个月后就是春节,《深圳特区报》发了一组评论文章,把老人的话复述了一遍。其中一篇这么说: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讲空话、唱高调,连野猪也骗不了。

几个月后,在中国的最北方,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市长赵明非起了个大早,来到了贸易市场。

他花一块钱买了门票,又花两块钱租了个摊位,卖起了东西:一件皮夹克、一瓶蜂王浆、从宾馆拿的牙具、两个饭盒。

不一会,电视台的记者来了,举着相机拍照。工商局的人来了,还帮忙吆喝了一嗓子:赵市长摆地摊了,大家快来买呀。跟着,警察也来了,说要保护他的安全。

人越围越多,赵市长见好就收,卷起自己的货,回去了。后来他透露,电视台的人其实是他自己找的。

很明显,这是一场作秀,但是效果很明显,绥芬河市成为第一批边境开放城市。

赵市长还有个身份,他是那位老人的外甥女婿。

1

老人之所以要去深圳,是因为那时候大家总是纠结个体经济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尤其是北京的几份报纸,总是唱反调。社会有所停滞,他不得不重回南方。

回想起十三年前的那个春天,他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很多人的命运,被这个圈给改变了。

年末,19岁的温州姑娘章华妹去了趟当地的工商所,领了一个营业执照,编号是。字是用毛笔写的。

在接到领证通知时,她还犹豫要不要去。害怕一旦领了证,有了证据,以后要是再割资本主义尾巴怎么办?

章华妹的生意,今天看起来寒酸得很。就是在自家门口摆个地摊,卖一些针线、纽扣一类的日用品。她的同学在路上见了她,都赶快把脸别过去,装作不认识。她就低着头赶快溜过去。

但她的内心,其实是很满意的。她的小摊一个月也就赚二十块钱,但当时物价低,这二十块就够一大家子人吃饭了。

当时,温州的工商局也刚成立。工作人员看到章华妹摆摊,便告诉她,现在做生意放开了,可以去领个证。她回去和爸爸商量,爸爸觉得国家说要改革开放,领了应该不会错。于是,她就去了,拿回来挂在家里。

没成想,这是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她成了中国第一个合法的个体户。那一年她21岁。

如今,章华妹是一家服装辅(niu)料(kou)公司的老板。她把“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几个字,写在了公司营业执照上。年,她参加第三届同学会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把她捧在当中,包括当初看不起她摆摊的那几个。

不过,她之后的发展,其实也就一般般。转行做皮鞋失败,足足用了两年时间才处理完库存,不得不重新做回纽扣;她老公做珠宝生意,两个月赔了80万。她儿子自己开酒吧,压根不想跟着她继续卖纽扣。

摆得早不如摆得巧。有几个中年男人,摆摊虽然比她晚,但摆得成功。

年,一个戴眼镜的男人,拉着一辆平板车,在北京中科院的门前摆起了摊,卖的是电子表,后来还批发过旱冰鞋、运动裤衩和家用电器。

他叫柳传志,本来是中科院人事局的干部,半路出来创业,搞了一家“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公司赚不到钱,他不得不练起了摊。这一年,他刚好四十岁。

柳传志摆摊的地方

当时,电子表都是跑到深圳才能进到货。他第一次去,揣了一千块钱巨款。那时候交易只能用现金,不像现在满大街的码商都会拿出一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