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与小学学习上的差异和方法

初中阶段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中间阶段,是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时期,也是学生身体发育的成熟期,心理形成的定型期,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和学习知识的关键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们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

学生在小学时,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样,认知的差异也较大,因此进入初中后,会在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产生不适应。学生的心理年龄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的状态。在他们的眼里,初中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陌生的世界: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功课增加了,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初中教师不再像小学那样,保姆式地扶着走,加上对新的学习生活、学习任务、规范要求了解较少,使大部分初中生在心理、学习、交往等各方面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很快适应,出现滑坡。

一、初中与小学学习上的异同

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还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和培养,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表现出以下明显的差异:

⒈教学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

小学期间,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学科也相对简化,课堂教学活泼,容量小,作业量小,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拓展性小。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三大学科的学习,学科内容相对少。数学主要掌握基本的运算能力;其他方面只是接受一些直观、感性的知识,并没有细化了的完整的学科知识。老师的教学也更重趣味性和直观性,而不是强调知识的完整体系。

进入中学以后,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教学容量大,科目增多,而且都是有独立学科体系的内容。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内容也逐步加深。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小学曾学习过的课程,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

以数学为例,中小学在思维训练上就有不同。小学以正向思维为主,由已知条件推得结果,而中学则开始注重反向思维的训练了,要由结果能反推出已知来。

小学的语文主要是识字教育和简单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初步掌握文章结构、内容和主题;而初中则要阅读文学作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8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