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渔村姑娘出嫁,家里会依据自身家庭的经济能力,制作或购买一些生活器具作为嫁妆陪嫁。其中圆木类的如鸭兜、果盒、花鼓桶,方木类的如箱子、橱柜,锡铜类的如锡瓶、烛台、酒壶等。
花鼓桶原是讲温州话的人家嫁女的必备品,因为美观实用,后来被一些讲闽南话的家庭效仿。花鼓桶由弧形木板拼制而成,一般为八角菱形,口径大都在28厘米,高一般为46厘米左右。制作时不但选料精,做工细,而且绘画精巧。八个棱面安排四幅画,采用的是手绘金版画的独特形式,经过涂描、贴金、刻画、上漆等多道工序,近似漆画,又比漆画更富丽,层次感更强。所绘画作,有状元美女、秀山丽水、吉兽祥鸟等,寄托对新人的祝福,对家庭和谐生活的期盼。花鼓桶摆在房间,是赏心悦目的工艺品。平时可以作储物箱,放置尿布和小孩用品,也可兼做凳子。它的盖子翻过来是个盆,可作为盛放物品的器皿,真可谓是又好看又实用。
红桶儿是讲闽南话家庭嫁女的常备物件,讲温州话的家庭称之为“月梁子儿”,属于圆木的制品。其外形有半月形、棱状、莲花瓣等多种,由弧形木板组合,用两道细铜丝箍紧,提手比较粗大,通体红色。女儿出嫁后第十四天回娘家,婆家需烧点心盛在红桶儿里,给儿媳提回去孝敬父母。点心以粉丝(俗称“冬粉”)打底,肉块、鱼丸、鱼饼、蛏子等作浇头,装满红桶儿。以后每年正月初二,外嫁女返娘家“过新年”,也同样要提这样一桶点心回去。由于红桶儿点心代表的是女儿的一片孝心,久而久之,在闽南语区域,“红桶儿”曾一度成为女儿的代名词。产妇坐月子,亲戚邻居会询问:“生个啥?”主人回答:“生了一个‘红桶儿’。”亲戚邻居会心一笑:“也好,也好,有的吃。”
文:邱国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