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治疗几率 http://m.39.net/news/a_5919513.html
今年1月1日,《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明确生活垃圾应按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实施分类。如今,垃圾分类后有哪些变化?来看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的采访打探。
丢垃圾前养成分类习惯
每天早上,家住九龙坡区二郎街道钢球小区的邱沛萍婆婆都会提着至少两个塑料袋出门,塑料袋里装的是垃圾:可回收的塑料瓶子、可回收的废纸张、易腐垃圾等,她都完完全全区分开来。“形成习惯了,家里准备了多个垃圾桶,扔之前我都是分类投放。”邱婆婆来到楼下,走到垃圾分类投放点的智能垃圾箱旁,刷卡后,将不同的垃圾分别投入了不同的箱体内。
邱婆婆今年73岁,她告诉记者,钢球小区是老旧小区,因长期没有物业管理,一度存在乱扔垃圾的现象,但这一年来,乱扔垃圾的现象不仅得到遏制,小区也变得越来越干净。
这一切都要从小区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开始讲起,除了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册和推送生活垃圾分类常识,小区还设置起了多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和一个智能垃圾箱。记者采访时注意到,这个智能垃圾箱不仅明确了废纸、纺织物、金属、塑料瓶、一般塑料,旁边还有一个小的箱体,用来收集过期药品、电子垃圾等有害垃圾,可谓分类精细。
记者了解到,目前,钢球小区由原来每天1.8吨混装垃圾减少到1.3吨,其中易腐垃圾0.4吨,其他垃圾0.8吨,可回收物0.1吨。居民知晓率达到%,参与率98%,投放准确率83%。
保护环境还能兑换商品
位于经纬大道号的半山七号小区于年建成投用,目前,实际入住居民达户。
6月20日上午,小区10栋住户刘女士告诉记者,从她家到最近的智能垃圾箱只有1分钟的路程,自从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以来,他们不仅得到了垃圾分类的知识手册,还获得了建档的卡片,以及分类垃圾桶和印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