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学生向本端发来过去3天的真实记录前所

治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何冬健浙大学生集体

11月27日,第二轮核酸检测,医护人员与志愿者齐心协力

11月25日下午,浙江大学接杭州市疾控中心通报,紫金港校区发现外地疫情关联病例,暂停线下教学活动,暂停开放自习室,实行封闭管理。

在抗击疫情最前线,亲历者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

本端记者向多位浙江大学学生约稿,请他们记录下三天来的点点滴滴,分享他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

“截至27日20时,两名无症状感染者密接、次密接人员第二轮核酸检测人,结果均为阴性。所在小区、工作场所及周边区域人员第二轮核酸检测已采样人,其中人结果已出,均为阴性。”

看着手机弹窗跳出来的好消息,我长舒一口气,不算晴朗的天空,此刻也变得可爱起来。

从25日报名至今,我以志愿者的身份支援了不到三天,却与这个群体有着奇特的共鸣,我相信,涓涓细流汇成江海,第二轮核酸检测的顺利完成,有着我们的一份努力。

此时,“小雪”刚过去六天,天气不算寒冷,气温在十摄氏度上上下下打着摆。在宿舍里认真上网课的、在草坪上享受午后暖阳的、在教学楼奋笔疾书决战国考的……与第一天的第一轮核酸检测时相比,尽管大家都戴着口罩,一种乐观惬意、悠游自在的态度在师生之间传递,这也许与“浙大学人”传承百年的精神风貌不谋而合。

老师李理有一句话很有意思:“浙大紫金港校园之大,运送物资之顺畅,特别是咖啡店还能开到学生宿舍楼下时,某种程度上,这给所有在校人员前所未有的慰藉和安心。”

11月25日晚,浙大师生正在做第一轮核酸检测

如果说,这三天的时间内,谁在校园内陪着医护人员的时间最久,志愿者当仁不让。

两天来,浙大先后有位同学主动请战,加入抗疫志愿者的队伍,经过集体培训动员分赴各校区开展信息采集、秩序引导、物资搬运等志愿服务工作,服务总时长超过小时。

25日晚六时竞相报名,八时集结培训,十时奔赴各个监测点位,协助医护人员进行信息录入与秩序维护……经历了最初慌张的几小时,一盘棋子在应急指挥下迅速盘活了。

除去滞留人员,紫金港校区拥有数万名师生,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庞大数量的核酸检测与信息录入,对于我们来说真是一个挑战。

一辆辆大巴车载着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驶入校园——他医院赶来,有着丰富的抗疫经验,一道道自发的掌声响起,汇成一片欢呼的海洋。

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熟练地操作每一个流程,感谢老师同学们的包容,也感谢医护人员的耐心指导。

11月27日,浙大师生正在做第二轮核酸检测

凌晨三点,喧闹的紫金港校园归于平静,再怎么牵挂,老师和同学们此刻也进入了梦乡,唯有天上的星星闪烁,与地下严实地裹着防护服的我们为伴。

同最后一批医护人员告别后,安静许久的志愿者群喧闹了起来——“我录入了位(检测人员)”“我有多位呢”“哎我才90多位”……大家幼稚地“炫耀“着自己的战绩。网络世界的嬉笑打闹,伴着夜幕下不熄的灿若星辰灯(我一直把它叫做“葱花灯”),让我放佛在寒风中收获了一捧鲜花,美好而芳香扑鼻。

这两天,不时有周边居民和商家自发捐献物资,通过大门运送进校园里;来自其他校区的同学心疼我们的遭遇,也千里迢迢赶来紫金港,隔着栅栏,远远“投喂”;来自天南海北的校友的物资,由卡车一批一批送进学校,大家有了行军床和被褥……

在与疫情抗争的忙忙碌碌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缩影,一道与病毒赛跑,诠释着小爱无恒、大爱无疆。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结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口述:柴逸涵,整理: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何冬健)

互助网络之韧

封校当晚,未眠的不只安保处办公室。

20时41分,郝思佳和数百名志愿者一样结束紧急培训,分组后与其余49位组友登上大巴前往玉泉校区。

21时30分,一切准备就绪,体育馆两侧摆了25张桌子,每张桌子分配一名医护人员和一名志愿者。被检测者需要在白纸上写下编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电话,每检测完十人,再由志愿者们在试剂管上贴好标签,打包送出。

志愿者乘上开往玉泉的大巴

许多人在做完咽拭子后会向医生道谢,医生们已经工作了四个小时,即使在杭州5℃的夜晚,他的额头仍然在冒汗。

“不过防护服里的人是没有时间意识的”,郝思佳和医生一样失去了对流逝时间的确切感知,凌晨一点是在那个晚上模糊的时间感知中让她印象深刻的一个时间节点,那时,一位宿管阿姨带着两岁的孩子来检测,摘掉印着卡通图案的口罩,宝宝乖乖地张开嘴,测完后医生突然对郝思佳笑着说:“快凌晨一点了——我女儿快要醒来吃奶了。”

凌晨两点半,在玉泉协助防疫工作的志愿者坐上回港的大巴,并在凌晨三点抵港,下车前往体育馆进行核酸检测,凌晨三点半,回寝,郝思佳打开手机才发现妈妈四个半小时前发来的消息:“做好防护,别乱跑,早点休息,晚安。”

在突发事件冲击原有的秩序和平静的日常时,创建与运维一个个互助文档、浙大物资互助群、物资互助表单的学生组织和个人则构筑了校内物资供需信息流通与物资互助的网络,加固“日常”的韧性。

11月25日19时35分,动科的王舒悦和农工的尹俐清创建了第1版浙大校内物资互助需求共享文档,至11月27日10时19分,这份共享文档已更新至第版。创建和传播初期,表单需求栏的主要填写者是滞留在紫金港的跨校区师生,大家最需要的物资主要是毛毯等保暖用品和充电器、充电宝等。

浙大校内物资互助需求文档

文档创建的前六个小时,数百人涌进文档填下“可提供的物品”,包括口罩、消毒用品、被褥、充电装置、洗漱用品与药物。曾经参与过河南洪灾与山西暴雨的线上信息救灾服务工作的李姿萱发现了互助文档存在的一些局限后主动联系文档创建者,最终共同商议以表单代替文档。李姿萱从专业的角度解释道:“互助文档里面每个人的联系方式、住址甚至姓名都是透明的,这其实是很不安全的,同时因为个人信息的大范围暴露,很多较为隐私性的物资需求可能就会被隐瞒,这也是我们后来决定改为表单形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比对接校方的物资援助,“物资互助”的优势在于“互”字所包含的便捷与效率,“有人需要,有人提供,信息是流通的。”但同时,需求量较大的物资仅通过学生内部互助是难以满足的,学生会的工作实际上是搭建起物资需求者与校方之间不可缺少的桥梁。

11月25日16时31分,浙江大学学生会权益服务小组的工作群中第一次有同学通过朵朵得知“封校”的消息。五分钟后,小组通过电话向安保处确认封校防疫属实。16时41分,校学生会官方QQ账号“ZJU权服侠”发布通知转达安保处消息称,应疾控中心要求,“紫金港校区校门限制出入,大家不要惊慌,侠侠会继续跟进”。

随后,校学生会朵朵校友圈官方账号“侠妞的日常”也发布了同样的内容。由于无法登陆,cc98论坛上的消息则晚了两个小时左右。此后的12小时中,朵朵校友圈的置顶公告帖更新39次,小组成员一直在各平台轮班查看同学们的评论、回复与私聊,再和安保处、总务处、浙大后勤集团各部门、图书馆、宿管办等各方联系确认消息。

除此之外,小组还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0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