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飞机到卫星,从二战到如今,日本航空航天

中科公益爱心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80504/6211035.html

从年人类首颗卫星上天,至今已过去60多年时间,在这不长的时间里,人类在航天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太阳系的内环,八大行星以及冥王星都有人类涉足的痕迹,并且在金星和火星实现了探测器的软着陆,在月球上还实现了载人登陆。

人类首颗卫星

在这60多年时间里,除了载人登月停滞不前外,总体上是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大跨步的往前发展。而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各种卫星与探测器性能的提升上,例如嫦娥5号就比当年的旅行者1号,不管是内部的电子元器件,还是外部的金属材料,在总体性能上提升不止一个等级。

如果说一个卫星或者探测器内部的元器件是心脏,那么它外面的金属保护层就是强悍的身躯,这副身躯除了要抵挡外部的宇宙射线,还要适应外太空°C以上以及-°C的温差,并且时不时出现的太空垃圾,也要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外太空的恶劣环境

如果没有一副强大的身躯,即使卫星和探测器有一颗强悍的心脏,其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所以各国在卫星和探测器的身躯外壳上都投入相当大的精力来研究,可以确定的一点是,都是往金属材料这方面来研究。

但是有一个国家却反其道而行,这个国家就是日本,他们返璞归真的用人类在几千年前就掌握的木工技术,结合现在已有的高科技技术,穿越时空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创造性的要研发木制卫星。

木制卫星

木制卫星

而他们之所以在卫星外壳用木做的原因,主要是出于环保的目的,用他们的说法:现在所有的卫星在返回大气层的过程中,在剧烈摩擦后,产生的高温高压让卫星最终焚毁,在此过程中会产生氧化铝颗粒,这些颗粒会长久的漂浮在大气层中,会对外太空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用木质的外壳在返回过程中,会全部焚毁完,不产生多余的物质,很环保。

其实在高科技领域,日本人一直都对木质材料情有独钟,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具有突破性,例如在二战的时候,苦于物质的匮乏,日本人竟然脑洞大开的研发出木飞机,并且上天与美国的飞机打得有声有色的,而当时飞机上的科技含量相比现在,绝对不比现在的卫星少,这么看来,他们用木质材料来研发高科技产品,也是有前科的。

日本二战飞机

二战日本飞机偷袭美军

日本在二战的时候用木质材料做飞机,那时被形式所逼,而如今材料充足的情况下,依然用木质材料来研发卫星,真的就是他们宣扬的那样,是因为环保?

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日本一直偷偷的向海水中放含有放射性的污水,给海洋环境造成重大的破坏,在被发现后,日本人干脆不要脸起来,说把剩下的万吨核废料污水等全部排入大海,可以说此举简直突破了人类的底线(日本人突破人类底线的事也不是干过一次两次了),达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让全世界为他们的无能而买单,给全世界的下一代留下重大的安全隐患。

要把万吨带有放射性的核废料排入大海的日本人,为了几吨重的卫星坠毁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不危害外太空,理由竟然是为了环保,你相信吗?反正我是不信这个鬼话的。

返回大气层

那么日本研制木卫星的目的是什么?

我觉得更像是一场作秀,用木质材料做卫星,不是正途,而是旁道,其实这点日本人自己也心里清楚。

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日本在航天领域也从幕后走到台前,让人突然感觉原来日本的航天实力这么强大,至此日本也是以航天大国而自居。用日本航天负责人的话来说: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将有助于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国民信心。这句话的潜在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强日本人的凝聚力。

日本小行星探测器

而由于嫦娥5号的成功,加上他们花6年时间的小行星探测任务有些失利,对比之下,让日本感觉很沮丧,所以通过木制卫星,可以达到博眼球的效果,正好对应了上面航天负责人说过的话。

最后,在二战中被打掉犬牙的日本,战后在他脖子上套上一副链子,防止他再到处咬人。但是今天,他又在寻求“凝聚力”,我想问他:你要干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2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