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包含哪些内容家长需要这样做

幼小衔接

“衔接”的难题是什么?

只有了解幼儿在进入小学后会遇到哪些问题,才能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调查显示,当前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难题不是“认知储备”,而是小学环境、授课方式、同伴师生关系构成的“新秩序”,以及家长过高的期望和学习的竞争压力给幼儿带来的适应问题,我们将其称为“心理适应性障碍”。

这种“障碍”的具体表现为:面对新同伴、新教师不知道如何交往:面对新秩序、新纪律,不了解也不遵守:面对“关照密度”较低的新环境,失去安全感、亲密感,从而产生孤独感、挫败感。

我们的追踪观察还发现,幼儿在心理适应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进入小学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适应,而有的则到了小学三年级还存在不适应的问题。

“衔接”的内容是什么?

根据“衔接”的难题,我们确定了“衔接”的内容,具体如下:

培养自我服务与管理的能力

第一,能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初步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有初步的时间概念。

如上学不迟到、不早退,有病或有事及时请假;每天带好所需用品,合理安排好课间休息时间:能独立背着书包进班,学会自己整理、摆放衣物和其他用品等。

第二,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知识,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如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用电话(报警、急救、火警等),遵守交通规则,在家不玩火玩电,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等。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上课专心听教师或同伴讲话,能听清并记住教师的要求,按时完成任务。

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到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并学会检查自己的作业。

第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

如读书时,左手压书,右手点字,读到哪里手点到哪里:写字时,时刻记住三个一,即一尺、一拳、一寸。

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

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正确的方式调整自己的行为,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不能解决时请同伴帮助;学会理解他人的行为,与同伴一起玩时,不争抢;能听从正确的劝告,能知错就改,知道向榜样学习,养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同伴之间友爱互助,主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伴: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幼小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协作,三方必须“观念一致、职能互补、行动配合”,才能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需要家长做好几件事

■1、了解孩子特点,并到学校了解学校、教师的要求。

■2、给孩子提供一间独立活动的场所。

■3、给孩子准备一年级儿童适用的桌椅。

■4、给孩子准备好闹钟、纸、铅笔、蜡笔、小剪刀等。

■5、给孩子买好书包。

■6、按照小学的作息时间表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一份作息计划。如:晚饭后家长坚持看书报,要求孩子也看自己喜欢的书等。

■7、教孩子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知道家里有些什么人,爸爸妈妈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知道一个月有多少天,一个星期有多少天,星期的顺序是怎样排列的,知道前后左右、春夏秋冬等。

■8、加强孩子的身体锻炼,尽量保证每天有30分钟带着孩子户外锻炼的时间。

■9、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鼓励孩子收听广播,听录音儿歌、故事等;鼓励孩子复述故事或背诵儿歌。

■10、让孩子接触图书、报纸、刊物。

■11、针对孩子的薄弱环节或兴趣爱好购置图书;图书不仅要买,而且要利用,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和孩子一起读、一起讨论;要培养孩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12、不要在孩子学习时打扰他,给他送东西吃、逗他玩等;要求孩子学习时聚精会神,发现有边学习边看电视的现象应予制止。

■13、要培养孩子学会请求别人帮助、懂得竞争等。

■14、增加孩子独立活动的时间。如让孩子自己到家的周围找小朋友玩,到家周围的小店去买些日用品,偶尔让孩子自己在家中呆一两个小时。

■15、增加需要控制意志力的活动。如下棋,这是学龄前孩子喜爱的一种游戏,无论什么棋都可以,只要他感兴趣,就陪他多玩,这是促使孩子思维活跃、增强注意力的好方法。

■16、同孩子一起做一、两次小制作,尽量做完、做好,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17、带领孩子上街,有意识地坚持走人行道、斑马线,坚持靠右走,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18、多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认真倾听和说话。

家长自己首先应耐心地听孩子说话,并以之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发现孩子的所知和不知,明白孩子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做的,让孩子感到家长对他的感受和思想的重视。

努力做到每天与孩子有沟通,哪怕15分钟也好。

■19、让孩子具有良好的仪态仪表,学会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地回答问题,一般不要拒绝回答别人的问题。

■20、该让孩子做的事情坚持让孩子独立完成,切忌包办。

■21、控制孩子看电视。

电视是孩子身边仅次于家长的最具影响力的老师。

好的电视节目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促进学习,坏的节目或过长时间观看则适得其反,甚至有害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