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生活用具之火窗

火窗

洞头的冬天虽然不像北方那样天寒地冻,但海岛风大。常说“冷天冷在风里”,一旦西北风发狂,飕飕地往人的脖子、耳朵里钻,那感觉也是够冷的。过去年代渔村没有电,平时的驱寒取暖,就靠火窗和汤婆子了。

圆形火窗

洞头讲闽南话的居民把火窗叫做“火膛”,空膛内蕴藏着火,倒也形象。讲温州话的居民则称为“火箱”。较为常见的火窗,通体铜质,由火窗体、提手、火窗盖组成。火窗体外形以圆的为多,也有棱形的。火窗盖子上有许多小圆孔,供散热和透烟之用。

菱形火窗

过去渔村人家都烧柴草,时间一久,柴草仓里会积存许多草屑。饭菜做完后,灶洞中也会残留一些烧红的小块炭火。这时,先在火窗膛内铺一层柴草细屑,把烧红的小块炭火夹在上面,然后再覆一层细屑,盖上火窗盖,就可以使用了。上下两层的柴草细屑既能捂住炭火,又缓缓地被同燃,散发出热气,最长的能保暖十多个小时。老人和小孩用火窗烤手、暖脚,也可在睡觉前放进被窝里暖床。逢阴雨天,还可用来烘烤小孩子的尿布或衣服。不过,也有极少数人因使用不慎碰翻火窗,引发火灾的,所以使用火窗时,大人都会对小孩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注意安全。

花瓣形火窗

有些贫穷人家买不起铜火窗,用竹篾编织外壳,里面置放一个陶钵,顶部加一个带网格的盖子,以此代替火窗,也可以起到驱寒取暖的作用。

汤婆子

汤婆子也是取暖用具。与火窗不同的是,它靠灌进去的热水来取暖。汤婆子大多为铜质,椭圆状,形如南瓜,上方开有一个带螺帽的口子,盖子内有“厣子”,防止渗漏。热水从口子灌进去。旋好螺帽,再塞到一个相似大小的布袋中就可以了。汤婆子放在被窝里,不但睡觉时暖和,第二天早上有点余温,里面的温水还可以用来洗手洗脸。

文:邱国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