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第十一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暨金秋经贸洽谈会在宜兴保利大剧院盛大开幕。
活动中,利永紫砂、宜兴紫砂陶乐团携紫砂陶埙(华埙)、八音陶鼓、紫排箫等多种原创紫砂陶乐器首次登台亮相,与节目组精心编排的歌舞及现场艺人的现场展示,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内涵丰富的大型情景音诗画节目——《窑出万彩耀中华》。
精彩的表演将陶声、陶音、陶乐、陶曲、陶歌五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创造性地运用埙、鼓、编钟、排箫等多种紫砂陶乐器,以吹打演唱多种形式,立体化呈现紫砂与音乐的深度结合。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宜兴特色,首创的宜兴雅乐,将戏曲、丝竹、民歌、方言音韵化入旋律,在丝竹雅乐中带领人们领略宜兴人文与风情。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连月来,利永紫砂组织表演团队,精心策划编排,不辞辛苦,细致严谨的规范演出中的每一个细节,只为向大家呈现一场完美的陶音乐视听盛宴,以历史雄浑的脉搏为节奏,唱出了千年陶都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今》
宜兴制陶历史悠远,早在多年前的就有了制陶的痕迹。埙,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从历史中走来也有了漫漫多年。利永紫砂员工用紫砂埙吹奏出象征历史穿越的风声、马蹄声,将紫砂陶与埙交汇转化,也将这两个极具中华传统特色的优秀文化融合,发扬光大。
紫砂陶埙的成功研发,倾注了利永紫砂和专家研发团队数年的心血。国内知名音乐家卢小熙与胞弟卢小新两位教授与陶都这片土地有着不解之缘。利永紫砂董事长杨飞一直以来心系家乡紫砂陶文化的传承发展,总经理沈映斌对紫砂陶音乐事业心怀满腔热忱。正是由于这份对紫砂、对陶的热爱,卢教授与利永紫砂在陶音乐项目上一拍即合,在现代高新技术和传统工艺的结合下,研发团队成功研发出用于本次开幕式上演奏的专业级乐器九孔紫砂陶埙。七千年文明的悠然回响,久久萦绕在现场观众的耳边。
研发团队将演奏与研发深度结合
《钟·鼓》
从古到今,钟多为铜质,鼓均需蒙皮,但音乐从来没有界限。热爱生活的人们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享受音乐的美妙。此组陶编钟完全取材于中国陶都宜兴的日常生活用品——品茗杯、主人杯及各类大小式样各异的花盆,通过重组整合而成独具特色的乐器。
首创的八音陶鼓,摒弃了传统的鼓皮方式,并可以用双手敲击各种音和不同地域的风格。虽然没有鼓皮,却更加灵活多变,衍生出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也正是宜兴紫砂陶文化的守正创新。
《美氿》
取材于唐代诗人李商隐为宜兴西氿而写的赞诗——“西溪”。紫排箫悦耳空灵的音色演绎出江南水乡的婉转明媚,表现陶都宜兴的璀璨风光。
《埙·歌》
埙歌,唱的既是土地也是家乡。就像重返故土时,那河里的水、乡间的土,顷刻间便能让人回忆起从前的时光。在原创的古埙新声,积极向上的旋律,展示了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传统的企业文化,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创新发展。这首埙歌从远古吹来,唱响对宜兴这片紫砂陶文化厚土的由衷赞美,也将把这份优秀的传统文化吹向全世界。
节目所用紫砂陶乐器均为利永紫砂创新设计,首次在正式场合亮相。近年来,利永紫砂以3D建模打印以及精密机床等先进技术为依托,攻克了民族乐器无法技术控制音色的难点,成功研制出全音准、易发音、高音通、超低音、音质佳、转多调等六项超高标准紫砂九孔陶埙。该系列紫砂陶埙,能够演绎出原始、古朴、甜美、明亮、现代等多种音色,有效提升了陶埙这一古老乐器的表现力,同时也极大拓展了紫砂陶的应用空间,创造性地让优质的宜兴紫砂在民族乐器的研制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获得了业界专家及市场的认可。
公司全员训练
领导带头,全员零基础开始学习吹埙技巧
无声的紫砂,有声的陶埙。紫砂与陶埙,历经七千年在宜兴这片热土上交汇,是一种神奇。我们坚信,作为紫砂陶埙的开拓者,一定能成为推动陶都发展的一个品牌,通过标准紫砂陶乐器的研发生产、古埙演奏教育培训、陶音乐节目表演等方面,为传承和发扬紫砂与古埙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乐团训练
·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