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类新规来了居家常备两桶一袋

中国小康网讯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意味着北京垃圾分类迎来新的阶段。自此,北京生活垃圾分类LOGO全新亮相,市区内垃圾转运车也换上新装,垃圾分类宣传走进社区,指导居民开展居家垃圾分类。实际上,垃圾分类新规并不只是“扔垃圾”那么简单。居家、办公、购物、寄快递等日常生活场景,都能看到垃圾分类新规带来的变化。垃圾分类整理如何做到有序,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图片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

5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由年11月18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根据年11月27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发布后,北京市的“生活垃圾分类LOGO”首次全新亮相,垃圾转运车重新喷涂“换新装”,“四桶”齐全的垃圾分类投放驿站、桶站和密闭式清洁站都有统一的设计规范。“两新”“两统一”将让北京的垃圾分类更加规范。

垃圾转运车统一喷涂外观标识

5月1日上午10点,四辆首次披上新装的垃圾转运车在朝阳区呼家楼北里社区首次亮相。人们注意到,垃圾转运车的外观被喷涂成了绿、灰、蓝、黄四种颜色,配有醒目的大号垃圾分类标识,分别可运输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大件垃圾。在蓝色的垃圾转运车车身上,喷涂有废报纸、易拉罐、玻璃酒杯和衣服这四样物品的图标,让垃圾车的功用一目了然。车身上则喷涂有“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的宣传标语,还公示了清运单位的名称和监督电话。

过去,垃圾车“千姿百态”。“就拿通州来说吧,过去,垃圾转运车从外观上看起来,各式各样,喷涂成什么样的都有。”通州区城市管理委环卫科工作人员李智介绍说,光是厨余垃圾转运车就有三种不同的样式。厂家不同,外观就不一样;烧油的和用电的,外观都不一样。样式各异,颜色多种,市民不容易辨认,也不利于监督。

从5月1日起,全市垃圾转运车的外观都将逐渐统一。目前,16个区已有84辆垃圾转运车进场喷涂,统一颜色、统一图案、统一样式,45辆已率先喷涂完毕投用。后续,全市多辆垃圾转运车将陆续完成“换装”,各个区每周都将有车辆轮流进行喷涂“换装”。李智表示,以通州区为例,所有品类垃圾转运车将争取在年年底前“换装”完毕。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设施处副处长刘贤正介绍说,光是垃圾转运车的“新装”,之前就一共设计了10个不同的版本,有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风格、城市天际线风格、首都元素系列等等。不过,为了便于市民辨别,最终选定了现在的简洁外观设计。

统一喷涂后,垃圾车在路上行驶,将更加便于识别,看车的颜色,就知道这辆车是运什么垃圾的。另外,车身上喷涂监督电话后,市民一旦发现有混装混运的现象,随时可以拨打车身上的监督电话进行举报投诉。

生活垃圾分类新LOGO上岗

与更换上“新装”的垃圾转运车一同亮相的,还有本市首个“生活垃圾分类LOGO”。

人们注意到,生活垃圾分类LOGO由绿色的英文字母C和灰色、红色、蓝色圆球组成,四种颜色分别代表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共四种不同的垃圾分类。刘贤正解释说,LOGO设计也是几易其稿,之所以以绿色为主要基调,主要就是为了体现绿色循环的寓意。

“这是我们小区五一前刚刚换的垃圾分类公示牌,上面那个标识也是新的。”家住呼家楼北里社区的居民贺淑琴套上绿色的垃圾分类志愿者袖标下楼了。“今天新条例实施第一天,我们到小区里帮着宣传一下垃圾分类。”

从5月1日起,首次亮相的本市“生活垃圾分类LOGO”将正式投入使用。今后,无论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密闭式清洁站,还是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车辆上,都能见到生活垃圾分类LOGO的图案。

垃圾分类驿站桶站公示“十大要素”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遍布小区中的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和分类桶站。

按照市城市管理委最新制定的“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形象系统性设计方案规范梳理”,今后,无论是垃圾分类驿站还是桶站,都必须统一设置全市垃圾分类形象LOGO标识和公示牌。而公示牌上,则需要标明“十大要素”。比如,要明确告诉居民,这是小区中的第几号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公示管理单位、责任人及电话;公示收集服务单位、责任人及电话;公示投放品类及服务时间等一系列内容。垃圾分类驿站和桶站在颜色搭配上要以蓝色、灰色为主色调,绿色等其他颜色为点缀。在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投放点的公示牌上,还必须标明清运周期等信息。

居家垃圾分类“两桶一袋”

5月1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致首都广大市民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做好垃圾分类不仅是每个市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首都市民文明素养的体现。信中倡议市民:

树立垃圾分类绿色理念。把垃圾分类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人人动手,树立垃圾分类、勤俭节约、物尽其用的绿色文明生活理念。

养成垃圾分类良好习惯。在家中摆放“两桶一袋”——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桶和可回收物袋,正确分类、规范投放生活垃圾。

图片来源: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废旧物品重复利用,倡导使用再生利用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倡导适量点餐,“光盘行动”,倡导选购净菜,减少购买过度包装产品。

做好垃圾分类,保护身边环境,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参与垃圾分类,一起来建设绿色美好的家园!“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

北京推垃圾分类程序帮助场景识别

口罩算什么类型的垃圾?外卖餐盒该往哪个垃圾桶扔?摔碎的瓷杯子可回收吗?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开发的“北京市垃圾分类宝典”就派上了用场。想要知道某种垃圾到底该如何分类,只要登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