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垃圾分类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词,其普及程度与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正相关,正确的垃圾分类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更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合肥市作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于今年3月15日正式实施了《合肥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不分类投放或将影响征信。至此,垃圾分类不再停留在习惯和意识层面,而将“有法可依”。
合肥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得如何?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怎样?近日,记者通过走访合肥各大小区发现,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参与度还不够高,各区的推进程度也并不均衡。有些小区居民在智能分类装置的奖励下,参与度较高;而有些人仍习惯将垃圾一股脑倒入大绿桶中,并不知道如何分类……垃圾分类仍然任重道远。
记者汪婷婷叶佳超文/图
积分奖励形式新颖居民分类投放热情高
记者了解到,自年合肥成为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以来,部分区域采取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招标社会企业进驻小区,并配备智能垃圾分类装置,鼓励小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在包河区广视花园小区,记者看到,每个单元楼的楼下都放置了一个厨余垃圾桶和一个再生资源回收柜,并采取积分奖励的形式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记者现场也体验了一把:只需扫码注册个人积分账户,将生活垃圾分类好后,刷卡后丢入相应的垃圾箱里,正确投放便可获得5个积分,凭着这些积分,可以在网上商城或小区现场兑换生活用品。
汪阿姨是该小区业主也是环卫人员,她告诉记者,小区目前安放了22个垃圾分类回收箱,自去年4月份试点垃圾分类以来,居民的参与度很高。“刚开始试点的时候,一些业主可能不习惯,垃圾分类没有做到那么细,还需要环卫人员再进行分类处理。后来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基本都能主动将不同垃圾扔入对应的回收桶里。”汪阿姨说。
据北京环卫集团包河区负责人胡毅熠介绍,包河区目前已有44个小区成为垃圾分类试点,覆盖约6万名住户,“主要通过发放积分卡的形式,倡导居民积极进行垃圾分类。从数据上来看,已有80%的试点小区居民参与进来。”胡毅熠表示,有些居民对垃圾类别范畴把握不准,比如会把废纸巾放入餐厨垃圾里,而纸巾不属于餐厨垃圾,“所以我们在每个小区配了一两名环卫工人对回收垃圾再进行细分。”
有小区智能分类装置被贴封条下月即撤离
记者走访中,并非所有的试点小区都能较好地适应和使用垃圾分类装置。在瑶海区置地柏景轩小区,记者看到,该小区的4、5台厨余垃圾箱和2、3台再生资源回收柜都已经锈迹斑斑,投放口被贴上了胶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873.html